大秦竟然想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辦法!他們居然用輕薄如紙的紙片來代替沉甸甸的銅錢,并將其發行成所謂的“戰爭債券”。
這樣一來,大秦便可通過這種方式從秦人手中換回大量的銅錢,然后用這些寶貴的資源去鑄造威力強大的銅炮。
可以想象,當大秦最終戰勝那兇悍無比的羯胡之后,這些曾經被視為普通紙片的“戰爭債券”將會搖身一變,成為新的秦紙幣,晉升為貨幣,因為工業化初顯成效,生產的商品足夠滿足需求。
而且,如果大秦的百姓能夠接受這種全新形式的紙片錢,那么從此以后,大秦是否就再也不必為缺錢而煩惱了呢?
是不是只要遇到資金短缺,沒錢的情況,就可以隨意地印制更多的紙幣錢呢?
說起這件事,離石起初對于賈宜生的請教還心存疑慮,生怕他理解岔了,敞開印刷紙幣,讓紙幣因為市場發行量過多,而導致通貨膨脹,讓紙幣貶值。
畢竟,賈宜生所請教的并非那些風花雪月的詩詞歌賦,亦非高深莫測的文學、古老悠久的歷史,或者嚴謹刻板的律法等領域的問題,而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貨幣問題。
然而,隨著交流的深入,離石逐漸發現自己在這個話題上,竟有著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原來,在前世的時候,中國人最為離不開的東西恐怕就要數金錢了。幾乎每個人從小開始接受教育時,都會接觸到政治課程;長大成人后步入社會,更是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經濟學思想的影響和熏陶。
因此,對于金錢的認識,離石可謂是相當深刻,像是貸幣天然是金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于是,在面對賈宜生的請教時,離石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對于金錢本質的理解詳細闡述了一番。而其中令離石印象最為深刻的關于錢的論述,正是來自于那位備受尊敬的溫老師的觀點:錢實際上不過是國家賦予權力的象征罷了。
紙幣之所以具有價值并且能夠流通使用,完全是因為背后有著國家信用作為堅實的背書支持。
最后,離石信心滿滿地向賈宜生作出了解答和回應。
紙幣與黃金緊密相連,可以根據一定比例錨定黃金,并通過放大倍數來進行印刷。然而,這種操作絕不能毫無節制地泛濫發行,否則將會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動蕩。
當離石目睹著賈宜生逐漸適應,并勝任首相這一重要角色時,離石終于放心,將帝國銀行以及印鈔廠等關鍵機構,全盤托付給這位新任的大秦首相進行管理。
如此一來,實際上就相當于將大秦施政的核心權力,財政大權交到了首相手中。不僅如此,連同軍權在內的一系列重要職權,今后也都會正式轉交給賈宜生。
與此同時,離石還向其鄭重許下承諾:待到大秦帝國局勢穩定之后,就連軍權也會一并交出。
此時此刻,秦軍尚處于錘煉和成長階段,仍需不斷強化自身實力。因此,賈宜生在推行各項政策措施之時,盡可能減少向離石呈送密折,以免過多干擾到離石對于軍事事務的專注處理。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擺在了眼前——在大秦迅速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道路上,究竟應當優先發展哪一個具體產業呢?
又應該對哪個產業予以重點傾斜和大力扶持呢?
面對眾多可供選擇的方向,賈宜生陷入了深思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