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風起云涌、商戰暗潮涌動的大時代,普及教育正悄然成為一股強大的紐帶,將工廠里的工人與大秦帝國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形成一種牢不可破的利益聯結。
賈宜生,這位獨具慧眼、謀略過人的法家奇才,在耕戰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一套別具一格的商戰模式——商戰統一要從南方全方面展開。他深知,在如今的商業競爭中,單一維度的較量早已無法滿足需求,只有全方位、多層次地布局,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占據上風,充分發揮大秦帝國的生產力優勢,把天下人能更多的卷入大秦的經濟循環圈,讓更多人成為流水線上的受利群體,而不是把天下人推入世家門閥自給自足的小經圈。
大秦帝國,作為一個有著宏大野心和長遠規劃的大帝國,早已經悄然開始了自己的商業布局。他們以經商為巧妙的幌子,不動聲色地購買了南方大量沿海的荒地和灘涂,營建自己的經濟循環圈,打破世家門閥對人口的人身控制。
這些看似荒蕪、無人問津的地方,在大秦的眼中,卻蘊含著無限的潛力和商機。在內務府的精心經營和巧妙運作下,這些原本寂靜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筍般建起了大量的工廠,荒地被開墾出來招募社會循環鏈中最底層的流民。
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廠房,機器轟鳴,仿佛在奏響著大秦商業崛起的激昂樂章,荒地安置無地可耕的流民。
不僅如此,內務府還大膽地在大量灘涂上展開了圍海造田的壯舉。他們憑借著堅定的決心、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讓沿海地區憑空誕生了數百萬畝肥沃的良田。
這一偉大的創舉,不僅增加了大秦的耕地面積,更為南方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最底層的流民終于可以擁有自己的田地。
而此時的南方,正面臨著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大量無地無產的流民。這些流民如同無根的浮萍,四處漂泊地。
他們甚至不在戶冊登記之中,對于南方的世家門閥來說,這些流民就像是沉重的累贅。他們沒有穩定的產出,也不向朝廷納稅,像野獸一樣充斥在南方的山河湖泊之間,流民是南梁社會中最貧困的群體真正的赤貧者,更是潛在的動亂之源。
吃不飽肚子的流民,為了生存,不得不走上偷竊、搶劫的道路。他們經常遭到世家門閥的私兵和朝廷官兵的剿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刻面臨著生命的威脅。
內務府在南方建廠之初,原本打算招募良家子來充實工廠的勞動力。然而,事與愿違,良家子們大多對工廠的工作心存疑慮,不愿輕易涉足,良家子更喜歡效忠世家門閥,喜歡為官府效力。
無奈之下,內務府只好把目光投向了這些被社會所遺棄、排斥的流民。當內務府決定招募流民為工人的消息傳開后,世家門閥們紛紛抱著看笑話的心態冷眼旁觀。
他們根本不相信這些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的流民,能在工廠里發揮出什么作用。在他們的認知里,這些流民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毫無紀律和技能可言,根本無法勝任工廠的工作。
內務府在招募流民為工人時,并沒有因為外界的質疑和嘲諷而退縮。相反,他們制定了一套詳細而周全的計劃。
首先,他們為流民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讓這些長期處于饑餓邊緣的流民能夠吃飽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