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家對于墨家當家主政一事,其實內心是服氣的。
墨家自大秦帝國重建之初,便一直是大秦帝國最堅定支持者,對秦皇和大秦的忠誠忠心耿耿,這一點毋庸置疑。
而且,在過去的五年里,墨家的發展速度可謂是突飛猛進,其成就甚至已經遠遠超越了儒家。
墨家的傳承不僅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斷裂,反而在秦皇所帶來的格物學的影響下,實現了脫胎換骨、浴火重生。如今的墨家學說理論,在學問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理論體系遠遠領先于儒家。
在新儒家宗師方雄感到迷惘之際,他毅然決定放下成見,誠心向秦皇贏斌請教。盡管儒家向來秉持著“子不語,怪力亂神”的觀點,但事實擺在眼前,秦皇似乎掌握著一種成體系的預見術。
正是這種預見術,將已經走到極致的墨家,重新引領到了正確、寬廣的道路上,使得墨家的學問能夠如飛鳥般翱翔天際,又如蛟龍般遁入深海,展現出統領一切的顯學風范。
新儒家雖然已經不再排斥其他學說,但儒家畢竟曾經是學術界的霸主,如今既然無法重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地位,心中難免會有些許失落。
新儒家應該成為學術思想界的領袖,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發展道路,但并非遙不可及的虛妄目標。
在過去,儒學能否成為顯學往往取決于皇帝的喜好和欣賞程度,這種情況使得儒家思想的傳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如今,報紙這種神奇的媒介出現了,它為儒家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宣傳平臺。方雄憑借著他敏銳的直覺意識到,儒家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占領輿論新陣地,通過報紙廣泛傳播儒家思想。
對于儒家來說,筆桿子一直是他們的武器,用文字來闡述觀點、影響他人思想,從而達到控制天下人的德行,再用德行規范官僚階層的言行。而現在,報紙的出現為讀書人提供了一條發家致富的途徑,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機遇。
在娶了莫妮卡之后,方雄的膽子變得更大了一些。他鼓起勇氣向秦皇贏斌請教新儒家的未來出路。秦皇告訴他,儒家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教化天下和統一天下人的思想,而并非直接參與管理大秦內政。
這個觀點讓方雄恍然大悟,他開始明白儒家真正的使命所在。統一天下人的思想,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充滿了挑戰性,但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和意義。
于是,方雄迫不及待地趕回奉圣城,召集新儒家的骨干大將們共同商討未來的發展方向。
他強調大家不要急于出頭搶班奪權,而是要先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把基礎教育做好,為儒家思想的傳播打下堅實的基礎。
讓每一個漢人都成為儒學的傳承者和傳播者,這是一個宏偉而空泛的目標,但它卻為新儒家提供了前進的動力。
通過讓新儒家思想成為無冕之王,進而制定規矩和禮儀,使得天下所有人都尊崇儒家,“尊王攘夷,掃服不平,統一天下人的思想。”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然而,正是這種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卻激發了新儒家的斗志和創造力。他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繼續努力,就能夠實現這一目標。而現在,新儒家終于看到了奮斗目標的曙光——他們不再需要仰仗他人的鼻息,而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傳播新儒家思想。
這一轉變不僅讓新儒家感到興奮,更為他們帶來了實際的利益。通過報紙的銷售量,他們不僅能夠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還能夠關心天下蒼生,為帝國做出貢獻,穩固大秦江山繼續傳承。
以王御史為例,他在《大公報》和《文史報》上發表的文章,憑借著新儒家思想、大一統觀點以及對漢人主體民族的論述,在短時間內吸引了超過千萬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