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成功案例充分證明了新儒家的理念和教化天下人是可行的。
它不僅讓天下人對新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為新儒家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大時代,新儒家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影響力,引領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報紙讓他在短時間內成為學術泰斗,個人每天收入數十萬,這簡直比任何方式都來錢來得更快。
不僅如此,還有隱居在武康的沈約,他本是一個失勢的前朝遺臣,又受到七大門閥的排擠,甚至一度淪落到借糧度日維生的艱難地步。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落魄的人,卻因為在《文史報》上編撰有關西晉八王之亂的野史,而擁有了數百萬的讀者。
這一成就無疑是驚人的,畢竟在那個時代,能夠吸引如此龐大的讀者群體并非易事。
而七大門閥在與內務府商戰時,為了與之競爭,開辦了《文匯報》,并打發家仆去叫沈大儒來當寫手撰稿人,其態度如役使奴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沈約大儒竟然嚴詞拒絕了這一邀請。這一舉動無疑激怒了七大門閥,他們惱羞成怒,正準備使用陰謀詭計來對付沈大儒時,卻突然發現有讀者給他通風報信。
更讓人驚訝的是,還有讀者在報紙上為沈大儒求援,這一舉動迅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最終形成了一個輿論熱點。
雖然報紙本身可能無法逼迫七大門閥就范,但那些真正識字的讀者,大多是大秦工廠的工人,他們紛紛寫請愿信給大秦官府,表達對沈大儒的支持和對七大門閥的不滿。
經過長時間的輿論發酵和民眾的強烈要求,大秦內閣終于無法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不得不做出決定,派遣海軍炮船前往淮河入口。這一舉動原本是為了平息民憤,但卻引發了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當海軍炮船剛剛擺出準備登陸的陣勢時,所有豪門世家像是約好了一樣,突然紛紛站到了沈大儒這一邊。他們齊聲高呼,要求嚴懲威脅沈大儒的幕后黑手,并將矛頭直接指向了七大門閥。
面對如此強大的輿論壓力,七姓門閥頓時陷入了被動局面。這些平日里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門閥家族,此刻卻顯得有些驚慌失措。
他們意識到,如果不采取行動,恐怕會遭受更大的損失,甚至引來滅門之禍。
在權衡利弊之后,七姓門閥最終選擇了妥協。他們派出了崔、盧、王三位家主,親自前往武康城的沈園,向沈大儒登門賠禮道歉。
這三位家主在沈園門口畢恭畢敬地站立著,臉上露出諂媚的笑容,與他們平日里的傲慢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僅如此,七姓門閥還花費重金為沈大儒重修了沈園。這座原本被衰敗得面目全非的園林,在他們的精心修復下,重新煥發出了昔日的光彩。
沈大儒看到這一切,心中的怒火也漸漸平息了下來。他雖然對七姓門閥的所作所為感到十分憤怒,但也明白適可而止的道理。
既然對方已經低頭認錯,并做出了實質性的補償,他也就不再追究此事,才讓這場風波就此平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