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有云,好媳樂三代,好狗家宅安,有了大黑這條鎮宅神犬,郭府上下果然一片祥和,太爺爺吃睡正常,那引魂兒的小鬼也不敢再來,太爺爺心里大喜,又撥付了一些銀兩,一部分當作重修清風觀之資,另一部分則是做孫先生治喪之用,孫先生是方外之人,自然是不能以尋常人之禮安葬,清風觀后有一塔林,塔下葬的便是清風觀歷代道長,至于孫先生的尸骨只是按照當地習俗裝進棺材里停靈了三天,三日后下葬之時,用一大缸裝殮尸骨,孫先生果真是修得正果之人,死后三天仍死而不僵,在小道童的主持下,孫先生尸骨呈端坐之姿倒扣在大缸之內,埋入地下,上立一碑塔,上刻孫先生名諱功德,此事便也得了圓滿。
安葬了孫先生之后太爺爺哼著小曲兒回到了家中,有了大黑鎮宅太爺爺心里放松了許多,除了每日的忙碌之外太爺爺是越看大黑越喜歡,大黑也逐漸的跟太爺爺熟絡了起來,晚上上房頂上鎮宅,白天的時候大黑若是心情好也會跟太爺爺嬉戲一番,最重要的是,太爺爺在幾房媳婦兒肚皮上所下的功夫終究是沒有白費,發妻劉氏終于是懷了身孕,請城里的大夫把了脈掐算了日子,說是十有會是一個男孩兒,解決了這個心頭之憂,太爺爺的心情更好。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一場秋雨一場寒,轉眼間便入了冬,發妻劉氏的肚子也顯了懷,這一晚大黃依舊是跳上房頂正常當差,有幾個閑漢在街邊閑逛,看到了太爺爺家墻頭立的大黑一下子饞的口水都流下來了,狗肉性熱,三伏天吃了會流鼻血不止,按照中醫的說法,冬天吃狗肉十分滋補,滋補不滋補的倒不說,香噴噴的一鍋狗肉就足以讓人垂涎三尺。
大黑個頭大體若牛犢,若是剝皮取肉定然夠幾個人飽餐一頓,幾個人一合計,找了一個箭弩,箭頭上淬了毒,躲在暗處一箭射向了大黑。大黑一下子跌落在地,這條狗性子也是烈,中了箭矢卻沒發出一聲嗚咽,朝著幾個人便飛撲了過去,若是尋常的弓箭大黑或許還不怕,可是這箭頭上淬了毒,大黃兩個撲殺便已毒性攻心倒地不起。
院中的幾條看家犬聽聞動靜,一個勁兒的狂吠,驚醒了郭府中人之后,下人們巡視了一圈沒有發現入宅小賊,卻忘記了那在房頂盡忠職守的大黑。
等到天亮以后,太爺爺起了床發現不見了大黑的蹤跡,大冷天瞬間驚起了一身的冷汗,且不說大黑是保他平安的神犬,幾個月相處下來,太爺爺早已把大黑當成了兄弟看待。太爺爺在房頂屋下發現了一灘血跡,加上冬天百姓閑漢多會捉路邊的狗來打牙祭,立馬知道發生了什么,心中無比的悲憤,立馬吩咐府上上上下下下人們立馬出門尋找,能線索者賞銀百兩。
那幾個毛賊昨夜帶回了大黃,剝皮煮肉,又買了一壺劣質的濁酒,三個人喝的爛醉如泥,等到太爺爺帶著下人們沖入屋中的時候他們還沉醉不醒,太爺爺看到那地上掛著的大黑狗皮,地上散落的骨頭還有那鍋中已經泛冷的狗肉,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哭到傷心處更是急火攻心一口血噴了出來,那下人幫閑們看到老爺如此悲怒,用冷水潑醒了幾位醉漢,太爺爺拿皮鞭狠狠的抽的這幾個人皮開肉綻,要不是下人們攔著,太爺爺更是在這種狀態下能把這幾個人活活抽死,打了一頓之后又把這幾個人五花大綁扭送官家讓官家嚴懲。
按理來說偷狗之罪總不能讓人以命抵命,法典上也無明確的條律,不過太爺爺畢竟是個城里的大人物,太爺爺又如此的悲傷難受,便治了這幾個人偷竊之罪關入班房,從衙門出來之后,這幾個閑漢的家人跪地求饒,圍觀百姓也紛紛說太爺爺仗勢欺人,不就是偷了一條狗,仗著自己家大業大的把人打個半死也便算了,還讓人關進班房得牢獄之災太爺爺聽了更是又怒又氣,可是卻不知道如何與這些人理論。只能怒罵道“狗天性忠誠,為人看家護院恪盡職守,當為人友與人有恩,殺之吃肉,又與殺人有何區別”
那時候的人并沒有什么文化,加上有些事不發生在誰的身上就很難讓人感同身受,外人七嘴八舌,皆認為太爺爺小題大做,氣的太爺爺再吐一口老血竟然昏厥了過去。
下人們慌忙請大夫醫治,直到晚上的時候太爺爺方才醒來,想起昔日大黑乖傲的模樣,太爺爺更是無比惆悵,等到半夜時分,院子里的狗忽然再次的狂吠,可是在吠叫了幾聲之后便伏地不起做屈服狀,太爺爺一看這些惡犬的模樣便想到了大黑進門的那一天,以為大黑的亡靈來看自己,趕緊帶著人出門迎接想要見大黑最后一面,可是開了大門之后,人群立馬驚住了,嚇的一動不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