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李嵩拜師學習木匠的手藝純粹是為了生計,他對此沒有興趣,他的愛好是畫畫和讀書,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畫畫,而且李嵩在跟著那個私塾先生學習的時候也積累了一定的文化和繪畫功底,這也就導致了他在木匠一途上要比尋常人順利許多。
繪畫和木匠之間有聯系嗎
那斷然是有,古時候沒有現代化的機器,所有的家具全靠木工手工打制,尋常的木工做工全靠經驗和感覺,但是李嵩會畫畫啊,他可以根據已有的家具款式繪制圖紙復刻,也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和設計以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再去實踐,而且古時候木工需要有雕刻技巧,對繪畫有天分和經驗的李嵩無疑是有極高的藝術天分的,有藝術天分的人玩起雕刻來也是事半功倍。
所以對木工沒有興趣的李嵩在木工技法上進展奇快,很快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超越了自己的老師,當然他拜師的那個老木匠也只是普通的鄉村木匠而已,出師的李嵩獨當一面給人打家具,因為他技藝純熟很快就打開了市場,找他打造家具的人絡繹不絕,如果照這么發展下去,李嵩會成為十里八村有名的手藝人。
但是李嵩志不在此啊,他的目的一直很明確,先活著,再追求自己的理想繪畫,這樣的人注定不會茍活在鄉村之間,想鄉村之間他無法實現自己的精神追求,所以在積攢了一部分錢之后,他便進了大城市,一邊做木匠,一邊找老師學畫,木工本身就不是多賺錢的行業,而學習繪畫卻是一個極其耗錢的愛好,中國話以宣紙為底,古時候的宣紙可不便宜,更別說筆墨的消耗了。
為了以工作養愛好,李嵩只能更加玩命的工作,而他的愛好又恰好給他的工作了無形的助力,李嵩的木工手藝也在這時候突飛猛進,并且引起了魯班教的注意,李嵩當時也被魯班教的技藝吸引,加入了魯班教君子堂。
有些人注定不會藉藉無名,加入魯班教的李嵩如同是游龍歸海,不管是木工手藝還是繪畫本領都是以火箭般的速度精進,這就是愛好和工作相輔相成的結果,比如說一個人愛好喝酒,工作是陪人喝酒,那酒量進步的不快才見鬼了。
李嵩的名號越來越響,并且繼承了衣缽成為了君子堂的堂主,君子堂本身就是魯班教最為特殊的一個堂口,不同于其他堂口的木匠沒有文化,人員都是讀書人,讀書使人明智,總體的感覺就是一群干工地的大學生博士后一樣,所以君子堂的人都很聰明,雖然都是一群落魄書生,但是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李嵩又勤奮好學,在跟這群書生相處的環境下文化素養也是進步了一大臺階。
這樣的人,干木匠不是屈才了嗎
對,的確是屈才了。
這時候有人向李嵩拋出了橄欖枝,此人是宮廷畫師李從訓,此人在歷史上也是頗為厲害的畫家,他看出了李嵩的天資和水準,加上來人同姓五百年前一家人,便對李嵩說你別干木匠了來跟我學畫吧。
魯班教當時不算鼎盛但是規模也已經不小,君子堂堂主不管是名頭和社會地位都不低,若是尋常人肯定會猶豫一番,畢竟行行出狀元,但是李嵩是誰啊,他從頭到尾對木匠壓根沒興趣啊眼見著有跟著宮廷畫師學畫的機會,李嵩毫不猶豫的把君子堂堂主的銘牌放在了堂口,給公輸家族打了一個辭職信就撤了,辭職信老板還能考慮一下批復不批復呢,李嵩這就不是辭職而是離職
君子堂堂主撒手不干了
魯班教不要面子的啊
但是又拿李嵩有什么辦法呢李從訓對李嵩的喜愛已經超脫了師徒,直接收李嵩為養子,李從訓這個宮廷畫師的地位可不低,公輸家族說理又說不過人家更不能強迫李嵩回來繼續當堂主,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李嵩上一次是游龍入海,這一次便是飛龍在天了,他畫工終成一代名家,經宋光宗,宋寧宗,宋理宗三朝在宮廷畫院任職,專門給天子乃至位極人臣的大臣繪畫,可以說是做到了畫家的頂峰了。
這時候所有人都忘記了李嵩木匠的身份,魯班教雖然鬧了個笑話,但是看到李嵩有此成就,不管是公輸家族還是君子堂都為他高興,嘿,這畫家乃是我們魯班教昔日的堂主,你看牛逼不牛逼
當然,李嵩若是出走后沒有成功,那就另當別論了,世人多以成敗論英雄,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但是隨著這幅骷髏戲鬼圖的出現,魯班教和李嵩的關系出現了冰點。,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