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
朱元璋說:
“以往這科舉資格,是‘鄉里舉報’,但難免串通舞弊。
以后,就在各府州縣,設專人查驗。嚴防冒籍、冒名等!”
陸知白點頭說:
“不錯,這資格審查,應該貫穿科舉,甚至為官的始終。”
眾人又詳細的討論了科舉從頭到腳的諸多規則。
盡量保證公平公正。
比如回避、隔離、搜檢、巡考、謄錄等等制度。
兩個殿閣大學士,在不停的記錄著。
朱元璋問道:“諸卿,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眾人面面相覷,各自思索。
陸知白道:
“兒臣以為……”
朱元璋抬手問道:“先說是誰的主意!”
陸知白笑:“是兒臣的主意……
一,考試內容不只限于四書五經。至于增加何內容,請陛下勘定經典!”
那群五六十歲的老官員,一下子睜大了老眼,紛紛望著他。
這家伙,橫豎要跟儒家過不去啊……
朱元璋則瞇起了眸子,滿臉若有所思。
陸知白繼續說:
“第二,提高時政,也就是策論的占比!
每次科舉要考很多場,出過的題一般不再用,但四書五經適合出題的內容就那么些。
長此以往,將無題可出,題目會稀奇古怪。
還有考生一味地背誦范文,有時竟也能幸運通過鄉試……”
朱元璋微微頷首,說:“你倒是有遠見。”
陸知白又道:
“第三,除行測外,自鄉試起,再增加‘面試’一科!
因為每場考試,基本都是在考寫作,卻不考說話、儀容,未免有失偏頗。”
六部等官員眼睛瞪得更大了,用看怪物的目光看著他。
就這一句話,籌備科舉的工作量,不知道又增加了多少……
而考試的難度,更是直接拔高了一個新臺階。
太狠了啊!
朱元璋眼睛微微一轉,卻有些意動。
殿試是要見人的,但仍然不算面試,因為還是要寫文章。
但歷朝的科舉中,確實也有結巴、近視等人能中舉。
朱元璋憂慮道:
“既然見了面,若是相識,豈不就有舞弊的可能?”
陸知白就說了異地、主副考官、雙盲、抽簽、權重計分等辦法。
朱元璋沉吟著,說:“咱再想想……”
有些官員的神色間,則多了幾分憂慮,道:
“若施行此法,只怕難度太高,通過者寥寥……”
陸知白笑道:“不會的,按照分數排名次,矮子里也能拔將軍。”
朱元璋問:“你還有主意嗎?”
陸知白思量片刻,提出影響全國政治文化格局的重要事項:
“南北文教不均,應根據人口比例,盡早定下各省科舉名額,以免日后南北離心……”
禮部尚書等人,不由得深深凝視著他。
原來這駙馬,倒也不是想為難考生,確實是為國家和社稷著想……
朱元璋神情也凝重了些,點頭贊許:
“此言有理!
北邊西邊,本就文教不興,若是再不幫扶,豈不是會積弱?
至于科考大省,若是搭配上加考,想必考生也不會有太多怨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