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微微一笑:“戶部人手不足,這是國事。這段時間,倒也辛苦你了。”
陸知白斟酌片刻,笑道:
“大哥的人手,若是在戶部做得好,說不定我就不舍得放人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以后,干脆讓朱標的人手就此在戶部任職。
陸知白微微一笑,語氣輕描淡寫,似乎只是隨口一提。
朱標聞言,目光卻是飛快閃動了幾次,眉頭輕皺,透出一絲探究。
而陸知白神色淡然,唇角含笑,看不出半點異樣情緒,仿佛方才的話只是個尋常玩笑。
朱標也已經露出笑容了,緩緩答道:
“他們若是能被你看上,也是他們的本事了。只怕你瞧不上眼。”
陸知白輕笑一聲,語氣誠懇:
“怎么會呢?太子大哥手下的人,應當都是精兵強將,到時可不要舍不得。”
朱標笑道:“不過一幫書呆子,要真能領戶部差事,也是長能耐了。”
兩人又閑聊了一陣。
陸知白便不再多留,拱手告辭道:
“我就先告退了,要把陛下交代的差事辦好。”
朱標坐回書案前,手捧奏章,卻眉頭微皺,什么也看不進去,半晌未曾翻過一頁。
片刻后,他轉頭吩咐道:“屬官名錄拿來,本宮要點一些人手……”
陸知白回到戶部,瞇著眼睛打量六部的署衙,心中思緒萬千。
他暗自思忖,朱標也該培植自己的核心班底了,不能總是被動等待。
許多人或許會覺得此事聽著可笑,認為朱標是史上地位最穩固的太子,滿朝文武不都是他的班底嗎?何必再費心培養?
然而,真要細究起來,朱標現在的班底中,能扛事的人物,究竟是誰?
文臣是誰?
武將又是誰?
所謂核心班底,就是能在風暴降臨時,殺出一條血路的人。
文臣之中,宋濂、劉基、李善長等人,原本在朝野中頗負威望。
然而,劉基早已病逝。
宋濂雖在胡惟庸案中撿回一命,如今卻已無半點實權,在朝中宛如透明。
而他原本是太子的老師!
朱元璋也曾評價他:“宋濂是個文人,只會寫文章,不會做實事。”
至于李善長,更是退休好幾年了,空有一個太子少師的頭銜。
武將之中,藍玉倒是個不錯的人選,但性格太過驕橫跋扈,桀驁不馴,目無法紀。
常茂與他相比,簡直乖巧得像幼兒園學生……
老朱也只是勉強壓得住藍玉,不然藍玉早就老實服帖,怎么敢一次次的枉法?
就算朱標沒有早逝,老朱能不能忍藍玉到最后,也還是兩說。
若讓陸知白選盟友,徐達和李文忠,都是比藍玉更好的選擇。
只可惜,歷史上這二人先后因病而亡。
現在已經開始倒計時了……
即便如今醫療水平已有進步,陸知白也沒把握一定能改寫他們的命運。
總體而言,陸知白認為,如今的朱標,看似滿朝都是太子黨,實則處境尷尬!
朱標還沒有養成自己的核心班底。
東宮屬官雖多,卻更多是一種榮譽象征,沒有掌握朝廷實權。
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朱高熾。
都說“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
同樣是太子,朱高熾卻能被稱為“大明常務副皇帝”。
他在監國期間積累了深厚的政治資本和人脈。
朱棣雖不喜歡他,兩個弟弟對他攻擊也頗為兇殘,各種明爭暗斗。
但朱高熾愣是數次化險為夷,最終登上了皇位。
這背后,少不了他嫡系人馬的鼎力相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