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古怪的問題,朱元璋脫口答道:“當然是……”
然而只是片刻,他就察覺到蹊蹺,便又住了口,眉頭微皺。
朱筆懸在奏疏上方,一點朱砂滴落在紙上。
李太醫大氣不敢出,只有銅壺滴漏的細微聲響。
“接著說。”皇帝的聲音像冰面下的暗流。
“當時……”李太醫如實地描述著,“曹國公張了張口,本想說些什么,卻又忍住了,思索起來。最后才緩緩說: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朱元璋聽了,微微哼笑一聲。
李太醫小心翼翼地繼續道:
“廣智侯說:因為沒有告訴你,左右路上的人都是什么身份。
假如左邊一個是貪官,右邊十個是農民呢?”
朱元璋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壓死貪官!”
李太醫抬頭偷瞄了皇帝一眼,聲音更低了幾分:
“曹國公也是這么回答的。然而……
侯爺卻又說:化簡之后的情況是這樣,但實際往往更加復雜。如果這一個貪官其實代表了一萬個,但十個農民還只是十個呢?”
朱元璋皺起眉頭,心中暗想:“這混小子,到底是站在哪邊的?”
但不管怎么說,在對待貪官的態度上,陸知白對“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是真正明白的。
李太醫繼續匯報:“曹國公聽了,就不再說話,思考了很久。
最后,他問:難道車一過去,就非把人壓死不可嗎?為什么不能避開他們的要害?我既能過去,又能留得他們一條性命……”
“廣智侯聽了就笑了,說:若自信是個老把式,當然可以。可是前路漫漫,又不止這一個岔路,很快又會遇到新的岔路,總會有個反應不及,失手的時候……”
“曹國公聽了,皺眉摸著胡須,不再說話。”
朱元璋面上看不出情緒,又問:“他們還說了些什么?”
李太醫便道:
“廣智侯說:表兄,你不要想太多了,想的多又沒有結果,就容易郁悶,導致肝郁氣滯……
你這兩邊肋骨附近,一碰就疼吧?這肝郁實在是厲害,說明不能再較真了。
我說個問題你就考慮半天,你可以不理我的呀!就是太忠君體國,心憂天下了……”
朱元璋聽了,也不禁啞然失笑。這熊孩子!
他思索片刻,又問太醫:“你來說說這肝郁。脈案上似乎沒當做主癥?”
李太醫說:“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人若長期心情不暢、憂愁煩悶,便易肝郁……”
說著感到有些不對,連忙補充:
“曹國公位高權重,重任在肩,事務繁雜,難免煩悶。
又不沾酒色,深居簡出,郁氣恐怕難以排遣,再加之有舊傷,經脈瘀堵,更易氣郁……”
朱元璋摩挲著懷表上的祥云紋路,沉默不言。
李文忠為何郁悶?
老朱一手帶大他,當然再明白不過。所以也不必自作聰明,遮掩狡辯。
說到底了,還是因為不贊同嚴刑峻法,誅戮過甚。
但就好比兩條路,一邊是貪官和刁民,另一邊是良民,還能怎么選……
過了陣子。
朱元璋擺了擺手,示意李太醫退下。
老朱獨坐燭光下,思索起來。
他越想越覺得,馬車難題實在太好了,可以發散出太多東西。
只是,這依然大大簡化了現實的情況。
現實中,決策的難度至少是數倍。
要遇到的抉擇,不止兩條岔路,可能會有四五個方向上,都有人要犧牲。
“但如果真的情況危急,也就只能任由馬車撞死所有擋路之人……”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冷意。
“誰要阻止大明長治久安,就是這個下場。管他是貪官、勛貴,或者別的什么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