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見朱雄英一臉認真的樣子,心里有些欣慰,他不怕教后輩帝王的執政本領,他怕就怕他的后輩不抗事。
無論如何,面對如此災難的情況,這小子沒有一絲慌亂,這就足夠朱元璋欣慰了。
“遇到啥問題,都不能急,治理國朝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好的,咱自己要是亂了。各地會更加混亂。”
朱元璋道:“黃河流域下的山東,可以調山東布政司權力供給物資,在下半年加倍給。”
“同時山東都指揮使司,需要派兵防,從寧夏肅州等地調沙包到山東、山西。先將西北地方穩住。”
“不能一味的讓牛干活,還要給牛吃草,朝廷需要下令,凡防災有功的官、吏、兵都會受到獎賞。”
“單單有恩,是不成的,一恩一威,向來都是上位者的權衡手段,同時說明,凡有克扣物資、愚弄百姓,賑災不力之官、吏、兵二經核查、直接處決。”
“咱要給百姓樹立,忠君愛國觀念,要讓他們從根本的意識到,咱漢人是一家親,要調動全民防災。”
朱雄英語速急促,但邏輯清晰有條不紊,面對如此大的危難面前,老人經過無數次考驗,如今處理起來更得心應手。
朱元璋看著朱雄英,似笑非笑的道:“你覺得,還有啥需要補充的么?”
朱雄英一愣。
看著老爺子的眼神,忽然覺得老爺子,這是在考驗自己。
他微微垂下頭。
目光凝視,忽的腦海一閃,道:“有!”
朱元璋好奇道,“哦?說來聽聽。”
朱雄英道,“西北水災嚴重,和內陸不同,其地與北疆接壤,還得考慮到九塞邊境,防止北疆胡人趁此機會偷襲大明邊塞,于邊塞制造動蕩。”
老爺子眼神一亮,頻頻點頭:“說的很對。”
“內憂外患,從來都不是單獨存在,咱大明底子薄,中原地大物博,窺探著大明內陸繁華的人很多。”
“咱之所以,先提西北不提中原內陸,就是要賑災的同時,嚴防邊塞胡人,此事才是咱要鄭重注意的,”
“大明的百姓好治理,但北疆的胡夷卻不會那么聽話,這么好的機會,他們不可能不趁此打秋風。”
朱元璋點點頭:“大孫,不錯,真不錯!說到咱心坎里了。”
老爺子放聲大笑。
朱雄英暗暗松口氣。
看來剛才的考驗,通過了。
朱元璋背著手,起身。
臉上帶著幾分決絕。
“我們這個民族,一代一代都是在苦痛中走過。”
“千百年來,我漢家兒郎面對的危機,一次接著一次,瓦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快馬彎刀的胡兒,嘲笑咱漢人只知種地的泥腿子,咱起覺得他們,是只知道彎馬射雕的蠢貨!”
“咱們漢家人的智慧,豈是他們能理解的?”
“這個中原內陸,只有咱們自己的同袍,才能治理起來。”
“除了咱們,誰都不行!”
朱雄英肅穆,給予朱元璋最崇高的敬意!
老爺子對漢家人的愛護士是出自骨子里的高。
老爺子回首看了一眼朱雄英,又道,“大孫,還有個事,咱需要你去做。”
朱雄英點頭,“老爺子,你說。”
朱元璋沉默了一下,道:“去一趟刑部,嘉興、海鹽知縣的那里,還需要攤更多的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