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沙寺的齋飯很好吃,很難相信,簡單的幾盤素菜,能夠做出這樣的味道,李子冀自認為自己做飯還算是比較不錯的,可和這里的齋飯比較起來還是要略遜一籌。
“可惜。”顧春秋端著飯碗,滿臉難過:“一想到回去長安之后,我隔三差五就要吃上一頓你做的豬食,我這心里,就說不出的心酸。”
李子冀沒有搭理他,伸手給果果夾了一根青菜。
小丫頭素來是不挑食的,只要能吃飽肚子就好,當然了,能在吃飽肚子的基礎上再吃自己喜歡的食物,那自然是更好的。
齋堂有很多座位,大家坐在哪里基本上都自己心里有數。
就比如李子冀面前的這張桌子,坐在這里的人有苦渡大師,無相和尚,佛子,神子,大祭司,顧春秋,果果,以及他自己。
其他的比如洗劍宗或者浮萍山,要坐在這張桌子上還是略有些不夠資格的。
梨園倒是勉強夠,但梨園這次來參與佛會的是穆小寧,和修行上的天賦比較起來,穆小寧的懶散則是要更加出名。
在所有收到請帖的勢力當中,梨園是最先來到的,并非是因為什么特殊原因,而是因為穆小寧認為早些抵達之后就能早些歇著。
六月初穆小寧就已經來了,直到今天都一直躺在積沙寺為梨園安排的禪院里,動都沒有動過。
就連今晚佛子和神子見面這么大的事情,人家都懶得過來看一眼。
穆小寧沒來齋堂,梨園先生也就隨意找了處座位,并不打算摻和進來,畢竟三千院在,梨園也沒必要摻和。
飯桌上很安靜,除了顧春秋那雙不安分的眼睛一直在眾人身上來回轉著。
“積沙寺出自佛門,那想必佛門的齋飯一定比這里更加好吃。”顧春秋目光定格在了佛子的身上,開口說道。
“哪里的飯都是一樣的。”佛子放下碗筷,輕聲回答。
顧春秋笑的很開心:“既然哪里都是一樣的,佛子為什么還要來積沙寺呢?或者說,積沙寺又為什么要建立在圣朝呢?”
他也放下碗筷,很不客氣的伸出手指指著神子,淡淡道:“神教就很識趣,從來不會弄出個什么分教來。”
這話還有后半句,那就是在說佛門不識趣。
他的話真的很不客氣,讓不遠處的梨園先生手中的勺子都險些沒拿穩,心中暗自感慨,普天之下,想必也就只有顧春秋敢當著大祭司和苦渡大師的面前說這么不客氣的話了。
神子面無表情,只是停下了手上吃飯的動作,輕輕地擦拭著嘴角。
佛子并不生氣,不嗔,不癡:“世間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顧春秋臉上的笑容更濃了些,然后哈哈大笑起來:“有意思,實在是有意思,以后有機會,我一定要親自去佛門走一趟,觀一觀傳說中的大自在菩薩。”
佛子輕聲念了句佛號:“隨時歡迎。”
齋堂里的其他人都是偷偷捏了把汗,只感覺這頓飯吃的比外面還要難受,偷偷瞥向顧春秋背影的目光全都帶著復雜,心中終于想明白了一件事。
為何神子和佛子這么大的來頭身份,今天卻顯得并不那么讓人心驚崇敬。
的確,有顧春秋在這里,無論是神子還是佛子,誰又不會被壓上一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