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子院墻總是粉刷的雪白,寫上“烏金墨玉”四個正楷大字,工作人員一個個賽包公似李逵的煤黑子抹臉忙出忙進,客戶到煤鋪子叫煤球就如同到了非洲一樣。
李平安到煤鋪以后直接說要好煤,不要煤球也不要煤炭,而且一下子就要四頓。
煤鋪掌柜笑嘻嘻的說一定給他最好的煤炭,還包送。
選了最好的煤炭,談好價錢,李平安付過之后掌柜的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一個勁兒的詢問李平安是不是哪個機關單位的采購員,還說他們煤鋪的煤炭質量最好,價錢也公道,歡迎常來。
李平安搖了搖頭說道:“我是自己用的,家里燒炕使用!”
掌柜的不再多說什么。
個人使用的話,一戶人家居然要了四噸的煤炭,很明顯,這個冬天李平安怕是不會過來買煤了!
這家煤鋪沒有公私合營,規模也不是很大,自然用不起卡車之類的,卻是人力三輪車送煤,每次送個幾百近重,分十來次才能送完。
徐氏指揮著送煤炭的伙計將煤炭都堆到了儲物間,地下室的入口徹底被壓住了。
暫時。
李家的糧食還夠用,她也沒有想過要用藏在地下室里的糧食。
地下室出入口封了就封了吧!
改用了地爐,連兩個或火池子也燒上了。
地爐就不說了。
不過是比普通的煤球爐大上幾倍而已。
火池子一兩立方米見方,里面裝了一肚子的煤炭,上面的口子卻很小,這樣可以保證一爐子的煤炭可以燃燒很長時間。
足足等了大半天,就在李平安以為自己的辦法行不通,正房屋子里不會太暖和的時候溫度終于升高了。
第一天就升到了十幾度,第二天、第三天穩定在二十多度,真的差不多是溫暖如春嗎。
李平安夫妻兩個住著正房右邊的三間房子,左邊的兩間是空著的,他們對徐氏說道:“媽,要不伱和我爸也搬過來住吧,你們住左邊的兩間,或者你們住三間我們住兩間!”
思索了一會兒徐氏終于答應了。
反正地爐和火池子整天燒著,不用也是浪費!
根本沒有動四合院兒里的任何家具,李平安到供銷社給父母買了一張大木床,還有洗臉盆、肥皂等日常用品就行了。
徐氏將四合院兒的爐子滅了,有時候連著好幾天都不到四合院兒一趟,鄰居們都有些納悶兒,難道李家人真的都要到醫院家屬院兒小院兒去住,就不打算回來了嗎?
聾老太太心里頗不是滋味兒。
她和易中海剛要算計著讓李林給她免藥錢李家人索性就不來四合院兒了。
這事兒鬧的!
李家人要是這個態度,往后還怎么讓李林父子幫忙辦事兒?
易中海聽說李家一天到晚都鎖著門,別說李平安夫妻兩個,就是李林和徐氏也不怎么回四合院兒了,他心里也有些不高興。
李家怕是對自己這個一大爺甚至是整個四合院兒的鄰居都有些不滿意!
“不就是在醫院家屬院分了房子嗎,有什么了不起!”易中海心中想道:“有本事你們李家的人永遠也別回來!”
徐氏回四合院兒的時候碰到了賈張氏。
賈張氏看見她從外面過來就從家里出來問道:“平安他媽,你們家是咋回事兒,怎么不回四合院兒了?”
“淮茹不是快要生了嗎?”徐氏開口說道:“我,我要照顧她啊,平安給我們買了家具,有時候我和他爸就留在小院兒了,這邊的爐火也滅了!”
徐氏可不敢說那邊屋子里溫度高住著舒服,要不然賈張氏這家伙還不得天天過去串門?
除了做飯,賈張氏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串門。
大冬天的,要是能找個溫度高點兒的地方待著,就算是要她走好幾里怕都是愿意的。
賈張氏撇撇嘴。
嘴上沒說什么。
心里卻是有些不以為然。
秦淮茹一個鄉下女人,生就生吧,照顧那么周到做什么?
鄉下女人有多少是正在干活時生的,上午還在干活兒,下午就生孩子的女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