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寧愿把矛盾暴露在最初期,換人要趁早不是嗎?
……
上午8點半,車隊抵達外景地,各部門開始按照事先的安排,投入緊張的前期準備。
陳一鳴還是很“仁慈”的,一般這種復雜的大場景,劇組都是半夜就出發,摸黑完成化妝、置景、鋪軌等準備工作,天一亮就開拍。
膠片時代這樣做是為了抓天亮那一刻的魔術光線,數字時代則純粹是為了趕進度省錢。
不過陳一鳴已經做好了第一天素材全是廢片的心理準備,索性寬松一些就當排練了。
李明亮客串陳一鳴的導演助理,領著學生兵們搬運、架設監視設備。
這小子混老了劇組很會來事,親自動手先把導演椅給陳一鳴支好了。
陳一鳴一屁股坐下,拿起保溫杯喝上一口熱茶,舒坦!
“丞相,我車上最后一排座位有個大提包,你去給我拎過來。”
這外號是陳一鳴起的,又明又亮,豈不就是諸葛丞相么?
李明亮麻利地把包包拿過來,陳一鳴拉開拉鏈,從里頭拿出一個八九寸大小的迷你小電視。
學生們搞好監視設備之后,開始動手搭遮風擋雨的棚子,一邊搭一看伸頭看稀奇。
陳一鳴在提包里又掏出兩個工字型的把手,直接卡進小電視兩側的插孔里。
雙手握住把手往起一舉,還行,不算很沉。
然后他又掏出一大卷手指粗細的纜線,一頭接在小電視背后,另一頭接上一個分插,讓李明亮連到攝影組正在調試的f35上。
連上電源,開機,小電視一陣閃爍之后,畫面逐漸穩定,圖像與試機中的攝影機完全同步。
李明亮拿過來試了試手感,口中感嘆不已,“陳導,這是監視器?怎么這么小這么輕,清晰度還挺高!”
陳一鳴笑著回答,“這是我特別訂制的高科技,咱們也喝一回好萊塢的頭湯。”
這東西也是陳一鳴在《1917》的花絮里看到的,便攜式監視器。
薩導拿著它就可以全程跟隨斯坦尼康攝影機,把拍攝中的問題第一時間告知攝影師和演員,并作出指示。
原理其實很簡單,跟分體式f25b如出一轍,把監視器的幾大組件分開,顯示單元獨立出來連接攝影機。
無處理的原始圖像顯示在小電視上,用于導演隨時指出穿幫、走位失誤等物理問題。
預處理的原片依舊顯示在監視器上,用于分辨色彩、濾鏡、表演等魔法問題,并決定是重拍還是通過。
陳一鳴捅破那層窗戶紙,阿萊很快就做出了樣品,跟機員過來時一起捎給了陳一鳴,算是實踐驗證。
過來跟陳一鳴匯報煙火準備工作的伏瑞香一眼看到小電視,立馬愛不釋手地拿過去玩兒起來。
實話實說,這玩意兒像是個機器人腦袋,一個方腦殼支著兩個大耳朵,看上去還挺萌的,難怪祥瑞喜歡。
陳一鳴也不阻止,后面祥瑞跟它打交道的機會不會少,現在培養培養感情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