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三視角裝逼利器
陳一鳴詳細解釋了自己修改分鏡的想法。
他也知道自己的朝令夕改積累了很多埋怨,因此這回他采取了迂回策略。
沒有直接談運鏡細節,他反倒說起了駐組的來自“巨石工坊”的工程師。
“王工告訴我,這幾年國內特效技術的進步非常快,特效創意不談,只說燒工時的常規特效,已經不亞于海外的先進水平。”
桑平和保羅壓根兒不搭腔,只是側身斜眼瞅著他,一副“我就看你怎么忽悠”的樣子。
陳一鳴并不尷尬,拼臉皮厚度他還沒虛過誰。
“所以我想做一段不同于以往戰爭片的開場戲,沒別的目的,就是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秀一秀技術。”
聽到要玩兒技術,兩個攝影師才來了點興趣,好歹給了陳一鳴一個正臉。
“縱觀影史,一鏡到底的電影確實少,但長鏡頭開場的電影可不少,二位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不需要翻譯的桑平率先點了點頭,稍后保羅也連連頷首。
是個導演,多少都有些藝術追求,特別是作者型導演,尤為注重技法探索和主題表達。
而長鏡頭開場是一種公認的炫技方式,畢竟全片一鏡到底不僅難拍也沒甚必要,只在開場秀一段幾分鐘的長鏡頭剛剛好。
陳一鳴鋪墊到位,這才亮出主題,“咱們不能自己覺得全片一鏡到底就有多牛掰了,那是自我陶醉,甚至是自我麻醉。
觀眾可沒有主創的上帝視角,他們就是來電影院放松的。
影評人同樣沒有上帝視角,他們只能看到一段流暢而又平庸的長鏡頭開場。
我們能借此先聲奪人吸住眼球嗎?我覺得很難。
所以咱們必須更進一步,把開場的長鏡頭提到全片高朝那樣的地位,搞出一段別人想不到、拍不出的炫酷移動長鏡頭,那才配得上《1951》的影史地位。”
“桑老師,保羅,你們不想名正言順、眾望所歸地橫掃今年下半年的最佳攝影獎嗎?”
陳一鳴說到這里,兩人終于為之動容。哪個當攝影師的,能拒絕得了這種誘惑?
魚兒已經咬勾,可以考慮收桿了。
他拿過祥瑞的隨身筆記本,翻到一個空白頁就開始畫草圖。
這是給內行人看的概略圖,因此他畫得非常“寫意”,六七頁的運鏡示意圖,只花了幾分鐘的時間。
桑平和保羅湊上來,陳一鳴指著筆記本給兩人解釋。
“二位請看,由于開場戲要安排兩次全景以便帶到遠景的山腳以及背后的樹林,我們的運鏡其實是受限的,不是一推到底,而是有推有拉。
第一次是給貨車過來的方向做鋪墊,第二次是為了帶到炮彈爆炸的硝煙。
我推演過,如果我們按照推-拉-推-拉的節奏運鏡,整場戲會十分呆板,而且目的性過強,一點兒也不高級!”
在祥瑞給保羅翻譯的空當,桑平對陳一鳴說道,“小陳,我覺得第一次拉鏡可以考慮去掉,這個大全景從邏輯上講并不是特別必要。”
保羅同步插話,“陳,我建議抽幀或是跳幀,鏡頭更加聚焦,省略掉不必要的鏡頭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