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鳴以前總結過,中等制作的院線電影,其保本紅線就是票房過億,低于這個數字的,基本上就只是賺個名聲。
全年500部電影,回報率能跑贏通脹的只有2%,這種投資誰做誰就是瘋子。
當然,也有可能是頂級的聰明人,這個懂的都懂,反正陳一鳴不懂。
在投資風險高企不下的情況下,資本出于避險的本能,會向更安全的高處集中。
在電影行業,價值高地自然就是頭部那一小撮導演和演員。
僅就2010前后的那段時間而言,這一小撮就是國師、鋼炮、詩人、葛大爺再加上半個姜麻匪,以及港城那一票老牌導演和明星。
這就是處于產業中游的院線,所面臨的尷尬處境。
向上游滲透,制作的頭部資源過于集中,他們搭不上。
向下游拓展,萬達為首的資本大鱷瘋狂擴張,他們剛不過。
唯一的出路,就是往死里內卷,讓自身的擴張速度跑贏整個行業的平均增速,讓自己身后的犧牲品越多越好。
然而這一策略很快也遭了當頭棒喝,省際行政壁壘豎在那里,房子蓋遍全國的萬達都無可奈何,行業集中度在五成上下來回拉鋸,再也推進不下去了。
后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巨佬們碾壓入場,讓整個電影圈都成了他們的打工人。
制片方具有相對獨立的生產力,不是現階段的大數據和ai可以完全取代的,因此尚可茍延殘喘賺個辛苦錢。
院線和影院徹底成了時代的眼淚,被互聯網資本和訂票app兩頭圍堵,拿捏得欲仙欲死。
<divclass="contentadv">本時空華國的電影行業,其實比前世更艱難。
不去分析那些深層次的原因,只要看看去年的行業數據就知道了。
《魔都假日》最終票房1.6億,排在全榜第八、國產第五。
這個成績拿到前世,可以排在同年度的全榜第九、國產第六。
這就表明,兩個時空頭部電影的品質和成績,其實相差并不大。
然而再看全年票房數據,本時空只有52億,少了整整10億。
刨除5塊錢的票價漲幅,兩者之間的差距其實很接近,但是別忘了,本時空華國的影院大建要猛得多,影院數和熒幕數都比前世高出一大截。
兩相抵消只有一個結論,國產電影的表現太差,已經拖累了影院和院線的發展。
今年上半年國產電影的業績,似乎也可以印證這一判斷。
勞模孫旺泉連著折騰了好幾年大片,終于折騰不動了,今年學習《魔都假日》,搞了一部小清新的年代愛情片,票房神話自然沒能延續下去,止步于1.3億。
另一個臺柱子帝圈小王依然沒有放棄大片之心,正在閉關搞一部災難巨片,據說制作周期長達兩年,今年一整年都沒他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