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評中的第一條,就是《1951》原型天馬山戰役的科普長文。
短短一天時間,點贊數破千,評論數過百。
陳一鳴當初在郜叔和孫副主任面前說過的話,已經初見成效。
他不能保證觀眾看了《1951》之后,就能有“我等歲月靜好、彼輩負重前行”的覺悟。
但他可以讓過去那段塵封的歷史,在社會輿論的大潮中泛起,作為熱點引發廣泛的討論與關注。
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有越來越多心懷良知的人,體會到昔日前輩的艱辛,意識到今日和平的不易。
微博上也有了越來越多對《1951》內容的討論,《1951》的全體演員,都按照補充協議在三家微博開設了賬號。
因為不開不行了,微博上各路“段一寧”滿天飛,老段修煉影分身之術完全不需要秘卷。
而劉東君因為名不見經傳,“柳東君”、“劉冬軍”、“劉冬君”之類諢名競相登場,上演了一出李鬼之間的大逃殺。
陳一鳴提前把藍v認證的點子提給了浪潮微博,另外兩家很快跟上,一舉將微博生態的升級進程加速了一整年。
老段浪潮微博賬號一開通,粉絲數光速破萬,簡直是坐火箭一樣的速度。
當然,壞消息也不是沒有。
首先是《1951》的超前營銷被人盯上了。
某專家以“電影市場恐步入歧途,警惕掛羊頭賣狗肉逃避監管”為題,在《中國電影報道》上面刊載了一篇長文,不指名道姓地把《1951》掛了墻頭。
《中國電影報道》光看名字很不得了,但它其實是文化口下面某協會主辦的周刊,算是半官方媒體,只是占了一個起名早的便宜。
小美跟大壯一說,后者馬上就給他老子打電話來了一通哭訴,雖然當場被噴了回來,但也得到了靠譜的消息。
該篇文章不代表《中國電影報道》的官方立場,簡單講就是給錢就發的營銷稿。
再往上追到某專家那里,答案更讓人無語,專家就是拿錢出個名字,文章壓根兒就不是他寫的。
馬二爺判斷對方還有后手,現在只是提前打個伏筆,所以才會在一家圈里人都知道是野雞,偏偏看名字又能蒙住圈外人的刊物上買一篇軟文。
把這樁事暫且擱下,另外一個壞消息,就是《1951》終于開始吸引到公知們的關注了。
在此之前,頂在前頭幫《1951》吸引火力的,一直是韓三爺的《建國大業》。
不過自打《1951》亮相戛納之后,六零大慶主旋律影片的輿論環境,就發生了一個轉折性的變化。
如果說各路公知也有統一戰線的話,那么外頭月亮更圓絕對可以成為主要共識。
具體到電影圈,就是歐洲戛納和臺島金馬,國產電影拿到這兩個,才算是在公知大v的筆下享有呼吸權。
如今一部主旋律電影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還是開幕影片,對公知們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這等于是對公知話語體系底層邏輯的公然顛覆,豈能等閑視之?
不過據老賈團隊的觀察,知名大v應該尚在蓄力階段,推測是在等待戛納閉幕式出結果。
目前網絡上只有少數小v含沙射影式的譏諷,風浪不算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