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關鍵要能拍續集
在等待龍標的日子里,《木蘭》的宣發工作已經悄然啟動。
前期預熱,本來就不必等到檔期最終確定,院線方的談判,網絡上的吹風,都可以提早動手。
說是制作以外其他都不摻和,但是陳一鳴還是拗不過牛賈二人的“哀求”,提前掏了幾個點子出來。
比如票務方面,《木蘭》與兩家訂票網站達成合作,又搞出來一個微創新。
說起來也不復雜,就是變換一下思路,把“預訂”轉化為“想看”。
在此之前,預訂功能上線,需要影片宣發方向訂票網站申請,簽訂協議開通專頁,并接入后臺數據庫。
接下來,待電影檔期確定,院線方開出場次,才好對接線上和線下實現統一出票。
直接購票是如此,提前預訂同樣如此。
“拉影學院”和“淘票網”兩家購票網站,其實都是拔苗助長的產物。
因此,不是旁人想不到,而是他們不具備鉑爵的先天條件。
內卷的魔盒被陳一鳴打開,后續的狂飆突進就身不由己了。
另一方面,陳一鳴和《木蘭》的分量夠重,重到足以逆轉博弈規則,變成誰不合作誰吃虧。
其實“想看”這個點子并不出奇,業內也不是只有陳一鳴是聰明人。
于是,因勢利導之下,陳一鳴又當了一回行業引領者,盡管他根本就沒有出面,只是在內部會議上出了個點子。
然而兩家網站擴張速度越快,內部蓄積的問題就越多,這是客觀規律,誰也無法避免。
很多時候,旁觀者的指點江山,道理上都對,可是當局者偏偏就是不聽勸。
三則,市場雙頭格局導致博弈困境,誰先動作誰吃虧。
二則,這個功能的上線,對于訂票網站來說只有品牌價值卻無關收益,內部阻力會很大。
這些跟陳一鳴無關,他只負責出主意,讓《木蘭》像之前的《1951》一樣,在營銷方面先聲奪人。
當然,野蠻增長之下,內部問題叢生,技術上的管理上的都有,反正就是一團亂。
《1951》的10億票房灼燒著產業鏈上所有人的靈魂,裹挾著相關方義無反顧地往前沖,更別說互聯網企業本就信奉一家獨大通吃上下。
出于給《1951》保駕護航的考量,陳一鳴借助魔影的力量,同時“挾《建國》而令帝影”,拉上了韓三爺的影響力,這才得以撬動互聯網、電影兩大板塊。
微博和企鵝兩大互聯網巨頭一南一北雙雙入局,在很短的時間里并購整合兩家購票網站,并在帝影和魔影的支持下打通院線和影院,讓大規模的網絡購票成為可能。
拿“想看”功能的實現來說,看似簡單,實則麻煩,因為執行起來需要改動底層架構,從而付出高昂的機會成本。
一則,跑馬圈地階段,貿然動搖根本,會大幅度拖累擴張速度。
“想看”在極短的時間內上線,老賈大把廣告費砸下去,承包了兩家訂票網站最好的廣告位。
于是過去兩年時間里,訂票網站這個賽道廝殺慘烈,“拉影學院”和“淘票網”瘋狂并購擴張,至今已經形成雙頭格局,合計拿下五成五的市占率。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后者不傻也不笨,只是個中理由,不足為外人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