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間還穿插著威爾的愛情故事,以及威爾與損友的兄弟之情。電影終究是電影,威爾雖然童年不幸窮困潦倒,但并不妨礙編劇給他安排幾個出身底層卻心地善良的好兄弟,也不耽誤清潔工與富二代女大學生墜入愛河。
故事的結局很堅果,威爾掙脫了心靈上的束縛,拒絕了杰拉德安排的高薪工作,前往加州投奔前女友。而肖恩也在“治療”威爾的過程中找回了自我,打算以一次旅行來重啟人生。
《心靈捕手》是個原汁原味的堅果故事,陳一鳴當然不能照搬到華國來,必須要經過大幅魔改。
首先威爾的設定就是一個大問題,電影里威爾被寄養多次,遭受過各種虐待,這構成了他心理問題的成因。這個背景顯然不符合華國國情,雖然硬要拗也不是不行,比如把男主角弄進起點孤兒院,但這樣就過于極端了,華國觀眾很難代入和共情。
因此在陳一鳴的劇本里,男主角是一個十八線小縣城的留守第三代,老爸老媽常年不在身邊,跟爺爺相依為命。
原片中的威爾是個自學成才的高智商天才,放在華國這樣子不成,因為有《義務教育法》,就算混社會也要初中畢業。
陳一鳴不得不給男主角的升級加特技,因此損友被他設定為一個拾荒小團伙,主業是為廢品收購站服務,副業兼職游手好閑和小偷小摸。
畢竟在華國,想靠閱讀自學成才,不進圖書館就只能當破爛王了,就數這兩個地方書最多。
再往下推導,兩個國家關于法律處罰的規定也大相徑庭,陳一鳴不可能把男主角設定為少年犯,那純屬自找麻煩,但如果是二十上下的成年人,就更不可能出現大學教授來擔下保就能獄外服刑這種事。
所以陳一鳴的劇本里,男主角只能是緩刑人員,需要定期報告并接受社區矯正。
接下來bug又來了,十八線小縣城哪來的名牌大學?清潔工打臉大學精英實在說不通。
<divclass="contentadv">想來想去陳一鳴突然福至心靈,想到了華國一個獨一無二的城市,一個改開之后憑空興建起來的城市,一個雜糅天下可以解釋各種怪誕和詭異的城市,一個十八線和超一線比鄰而居的城市。
這個城市就是深城。
帝大清大在這里都有分校,大學城又建在郊區,出門左拐就是城中村,齊活兒了。
一號男主的補丁打完了,沈明扮演的二號男主也得進行相應調整。
華國的社區矯正并不側重心理層面的治療,干這個的社工也不需要心理師資格。
因此陳一鳴把沈明直接安排到了大學城里,做一個平日里閑得蛋疼的業余心理輔導員,被數學教授委托調教某個脾氣別扭的校外天才。
乍一看這個角色似乎根本談不上轉型,沈明過往演過無數類似的知識分子角色,婚姻不幸的人設也司空見慣,因為角色模版就那么多,電影里的中年男人,婚姻不幸是大概率事件,家庭美滿才是偶然現象,否則矛盾從哪里來呢。
但事實上陳一鳴給沈明的角色上了debuff,在魔改的故事里,他這個心理輔導員根本沒學過心理學,甚至能不能算知識分子都很難講,因為他根本就是體育老師兼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