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帶著演還是懟著演
沈明夾了一根牛柳細嚼慢咽,然后舉杯跟陳一鳴對撞一下,輕抿一口之后說道,“在這個故事里,你似乎希望讓我飾演一個偽專家,是覺得這樣比較有突破性嗎?”
陳一鳴放下筷子認真道,“這本身算不上什么突破吧,沈叔也只是近些年才習慣于扮演一個上位者,你年輕的時候,學術騙子和偽君子不也沒少演么,我這個頂多算是喚醒老觀眾的沉睡記憶。
不過我認為對于年輕觀眾,這個角色更有意義,讓他們也知道知道,姜還是老的辣。”
沈明笑著擺手,“談不到談不到,實話實說這個體育老師對于現在的我來說,還是有些東西的。劇本我還沒有仔細研究,但粗看下來,角色的矛盾感還是比較強的,拿捏不到位很容易垮掉。”
陳一鳴露出感興趣的神色,這是編劇與演員的初次碰撞,能想到一起去那就皆大歡喜,想不到一起去價值更大,因為人物細微之處的升華,往往就來自于此。
沈明也放下筷子,點著桌子不緊不慢地說道,“這個人物的初印象,似乎是一個因為愛人離世就此萬念俱灰的情種,囿于回憶遲遲走不出來。
這個背景設定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由此出發引申出來的兩個后續有問題。
一個是他本人玩世不恭得過且過的處事態度,一個是全心全意地幫助一位素不相識年輕人的行為,放在一起互相矛盾。
如果沒有外力施加作用,我認為兩者很難并存,至少在這段關系的開端是這樣。”
陳一鳴狠狠地點頭,他剛還說姜是老的辣,馬上就收到反饋了,沈大佬的眼光杠杠的,一下子就抓住了魔改的違和點。
可不是么,原片中的肖恩只是緬懷亡妻,本質上依舊是一個熱心真誠的人,魔改版的心理輔導員則是咸魚性子,這其實是陳一鳴糅合了菊次郎改造過的。
陳一鳴這樣魔改當然有自己的考量。
其一,原版的《心靈捕手》其實是一部大男主電影,呆萌是唯一主角,其他角色全都服務于他,包括對其轉變施加了最大影響的羅賓。
大男主的架構要改成雙男主,心理輔導員的人設就必須更加豐滿,也更具看點。
看點哪里來?自然是加特(矛)技(盾)嘍,俗話說理不歪戲不來么。
威爾的矛盾在于頂層的腦子底層的身子,核心則是其明明已經有了機遇往上走,本人卻不敢走出舒適圈的別扭心態。
與之對應的,心理輔導員同樣需要這樣的反差感,原片中羅賓是個身心合一的智者,這個特質直接嫁接給心理輔導員顯然不夠,至少在邏輯上跟叛逆天才不對等。
因此陳一鳴給沈明上了點難度,把輔導員設定為在大學城混日子的頹廢中年,通過壓低觀眾期待的方式拉高人物弧光。
其二則是可看性與娛樂性的考慮,前世的《心靈捕手》誕生于好萊塢劇情片的黃金時代,同期出品了茫茫多不拼特效以情動人的優質電影,彼時的觀眾也具備慢慢品味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