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到來的亂世中,固守一種思想而反對其他的,支持者必然有限。
涼州方面連戰連捷,張溫繼續向榆中進軍,并在涼州被受封為太尉,成為大漢朝歷史上第一個受命在外的太尉,而董卓和孫堅也是功勛頗著。
另外,袁隗的發妻,也就是馬融之女,馬倫死了。
袁隗以發妻離世,傷痛而不能理事為由,辭去司徒之位,而廷尉崔烈則以五百萬錢買下了司徒之位。
與此同時,弘農楊氏的現任宗主,楊賜也病故了。
想不到,劉宏到如今還賴賴唧唧的活著,袁、楊兩家卻都有重要人物去世。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兩個人的去世,勢必會使今文經系在朝堂政治勢力格局重新洗牌分配。
楊賜身死,袁隗暫離朝堂,如無意外,已經遷為九卿之一的太仆袁基將在短時間內成為朝堂中的今文系一言九鼎的領袖。
另外,昔日曾代表士人狀告太尉許馘和司空張濟的陳耽,也被下獄死。
想來,這是劉宏想在自己去世之前,將昔日跟他有仇的人統統處置了,以免臨走之前還想誰沒有殺,再留下什么遺憾。
皇帝么,都是小心眼的。
“死的也算剛好。”
劉儉自言自語的嘀咕著,隨手將簡牘扔往一旁,隨后他又抄起桌案上的其它簡牘繼續閱覽。
接下來的兩份簡牘中所記載的內容,就屬于是重磅的消息了。
是劉宏剛剛最新下達的三道詔令。
足矣轟動天下的三道詔令
一是全面解除黨錮,允許被禁錮的黨人以及其五族之親可以做官。
也不知是誰散布出去的,說是劉宏之所以解除黨錮,是因為劉儉在上任之前,向他懇切諫言。
不管事情是真是假,但天下士族望門卻都是當真事兒聽了。
畢竟,若沒有人諫言,皇帝怎么可能自己突然推翻了自己一手建立的黨錮
而最近朝廷之中,也沒有任何關于公卿們集體上奏,請求解除黨錮的諫言,
如此,按時間推斷,還真就是劉儉任牧之后,劉宏才解的黨錮
毫無疑問,有這件事情作為基墊,劉儉好評如潮。
二是賜予各地諸侯王開府之權,并贈予其權力,實因四方盜賊多,地方太守抵不足力,賜諸侯王開府置吏,有監督國相治地、并有直接上報中央之權,主要是維護皇權,整頓貪腐,澄清吏治。
究其根本,屬于將一地刺史監管國相的權力,移到了當地諸侯王的手中。
也就是說,一州之內,刺史依舊是監察各郡的太守,只不過監管州內各國國相的責任,以后就跟刺史沒什么關系了。
三是置西園八校尉。
劉宏以自己為無上將軍,同時命宦官蹇碩為西園元帥,上軍校尉。
至于其他幾個分則是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曹操、左校尉劉備、右校尉淳于瓊等人
這是劉宏用來限制何進過于膨脹的軍權,而再次使出的一招制衡之計。
“主公。”
一聲輕呼將劉儉從沉思中叫回了現實。
劉儉抬起頭來,卻是趙云。
“主公,巨鹿田氏的田元皓先生送上名刺,想要求見主公。”
田豐
劉儉心中一喜,急忙起身道“元皓先生現在何處”
“就在府外。”
“速領我去看。”
劉儉整理衣衫,隨同趙云來到了牧府之外,果然看到田豐正侍立于牧署之外。
還未等田豐說話,劉儉便走上前去,一把攥住了田豐的手,笑道“先生何來遲也”
不管怎么說,劉儉如今是大漢朝僅有的兩位州牧,執掌四郡軍政,可以說在鄴城這一畝三分地上,他說話比皇帝都好使。
雖然昔日田豐幫過劉儉,但今日前來,劉儉卻親自來府外相迎,足矣證明了劉儉對他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