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些繁瑣,且有些傷元氣,但劉儉自認為要解決這兩個家伙,應該不會太困難。
至于非要打仗解決二賊的原因很簡單,他需要一個進兵幽州的理由
他是冀州牧,假節鉞,可以調兵遣將,自行征伐北境,但前提是必須要有人在北境邊疆對大漢朝形成了確實的威脅。
出兵很容易,但名義很重要。
幽州沒事,你派兵去占領算干什么
就好比上一次去雒陽,劉儉的名義是勤王,雖然他沒有朝廷的詔書,但因為當時的時局,他找出這個理由進兵去雒陽,并沒有什么大問題,也都在朝廷所有人的可接受范圍內。
現如今,他統管冀州,雖然大權在握,但在名義上而言,終歸也只能在冀州這一畝三分地上行使他的權力。
就好比這次揮兵來青州,這是因為青州黃巾勢起,他奉旨前來平叛,故而才有機會在平叛之后,開始沾染青州的權力。
幽州也是一樣的道理。
幽州北疆若是沒有大型的叛亂,他一個冀州牧,縱然是有假節鉞之權,一旦大舉揮師北上進入幽州,就很容易落下把柄和口實于旁人。
幽州本來就是劉儉的家鄉,他要進兵幽州,對他本人而言可謂異常敏感,必須要有一個能夠說服天下人的理由才行
而經過一番仔細籌謀之后,劉儉發現,又有什么理由,比張舉和張純之亂更為合適呢
先別說他們的反叛對大漢朝到底會有多大危害,單憑張舉稱帝這一件事,劉儉就是舉冀州百萬人口殺入幽州,也沒有人能說出一丁點的毛病來
身為漢室宗親,為了維護天子的尊嚴和大漢朝的榮譽,起傾國之兵去殺稱帝的叛賊,實在是太名正言順了
這倆寶貝,怎么可以先把他做掉一定要給他機會反叛才是
劉儉非常清楚他需要什么,也非常清楚有些事該如何做。
若要成就霸業,必然先要盤踞冀州,獲得充足的資源底蘊,但是若要橫行征伐天下,則必須要具有幽州才是。
就在劉儉考慮這些事的時候,卻見帥帳之外,張飛與劉備折返了回來。
“你們兩個是對云長所諫言之事不放心是嗎”劉儉笑著問他們道。
劉備言道“德然,云長是什么樣的人,你我都清楚。我覺得此事不像是審正南所言那樣簡單。”
劉儉說道“兄長所言甚是,此事我心中有數,幽州那邊,八九成有人在暗中籌謀叛變。”
劉備和張飛聞言都是吃了一驚。
劉備言道“德然,你既知道幽州那邊有叛變之人,那為何還執意讓云長和伯珪師兄留在此處他們在青州這邊遷延的時間越久,幽州那邊變亂的可能就越高。”
劉儉道“幽州之事,至少目前還不能完全確定,但青州這邊的叛亂卻是實打實的。”
“我們不能因為一些預判,就放棄青州這面得之不易的戰果,如果那樣做的話,北方和東方的戰局,我們都會失去。”
劉備和張飛聽了劉儉的話,沉默了。
雖然不愿意承認,但劉儉說的確實是對的。
劉儉站起身來到了帳篷口處,他觀望著遠處天邊的烏云。淡淡一笑。
“快了,快了,青州的事就快結束了,冬天就要來了。”
劉儉和關羽這面做好了約定。相對的,司馬具和徐和那邊也做了充足的準備。
他們的兵馬素質雖然不高,但勝在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