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儉和劉備彼此驚詫的互相對望了一眼。
任他們兩個再是天才,也萬萬不會想到,劉虞一見了他們兩個人,就會說出要將青州相讓的話。
當然,劉虞只是東青州牧,在名義上,他所管轄的地域也不過是自北海以東而已,故也只能相讓北海以東。
但是此番黃巾起事,青州刺史黎盛以及西面的幾名郡守相國,皆已殉國,所以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劉虞雖然掛著的是個東青州牧的名,但眼前卻有執掌一州的權力。
劉儉只是略作猶豫,隨后便道“大司馬莫不是在試探我疑我有奪取青州之心”
劉虞聽了這話,急忙擺手。
“德然勿疑,虞非鼓弄權術,賣弄心機之小人,我想讓伱代我執掌青州,實乃是真心實意的”
眼見劉儉和劉備依舊是面有疑色,劉虞遂對他們二人道“德然,玄德既然你們兄弟已經來了,這幾日便隨我在東萊郡各縣城中轉轉,等轉完了之后,你就明白了”
劉儉言道“既是大司馬盛情邀請,那我們兄弟們愿意奉陪”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劉儉就陪同劉虞在東萊郡轄境內的腄、平度、育犁、昌陽、不夜、陽樂、陽石、徐鄉等地巡查。
這不巡查,倒是還好,這一巡查之下,劉儉和劉備對于劉虞的欽佩之情開始無限增長了起來。
劉虞不但是一個執政的高手,而且在搞經濟,搞產業這方面,他在大漢朝也絕對是頂尖的存在。
他在青州的時間不長,卻做了很多讓人稱道的事情。
和劉儉一樣,劉虞在他所管轄的青州境內,實施了屯田制,雖然沒有劉儉在冀州的動作那般大,但青州屯田的規模卻也不能小覷,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轄境內的糧食產量,維持了地區的穩定與安寧。
但屯田只是一個方面,最讓劉儉和劉備敬佩的是,劉虞以東萊郡為試驗點,大搞各類產業經濟。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劉虞一到任,就重新整頓了青州鹽務。
東萊郡也就是后世所謂的山東半島,這個地域自古以來就有著一項最大的產業收益,那就是海鹽業。
在大漢朝,鹽是一種財富的象征,鹽利之巨大,可以說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
西漢時,漢武帝時期施行鹽鐵專賣,雖然有與民爭利之嫌,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鹽之利是多么的巨大,只有利益大到足矣左右國運的產業,才會被朝廷行之以國家專賣。
而到了東漢時期,鹽務和鐵務時而被放開,時而被管制,但總體來看,鹽鐵之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被放開了,東漢王朝的幾位君主雖然有心想要收縮鹽鐵的掌控權力,但市場經濟是隨著人類的進步不斷完善進化的,有些事情是不能走回頭路的,東漢王朝在無法專營之后,便只能針對鹽鐵施行重稅,以此來控制因為鹽鐵事務,而過于發展的地方勢力和家族。
不過這也只是體現在政治層面,但在實際用途和經濟層面,鹽鐵之務一直以來,都是整個大漢朝的產業支柱。
在漢代,鹽的種類有海鹽、池鹽、井鹽、巖鹽等,而青州歷史上就是齊國,海鹽主要分布在青州轄境內的沿海地區,內地則是食用池鹽,在巴蜀地區則是盛行井鹽。
劉虞自打到了青州之后,為了增加青州地方的財政與鹽稅,針對本地的鹽務就開始進行治理,一是控制財源收入,二則開始官私聯合,控制海鹽業的穩定。
鹽務在漢朝之所以是非常暴利的行業,主要還是因為還是比較難提取。
在青州,取鹽的方式主要還是采取取鹵做原料,通過柴火煎熬提煉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