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儉肯定的道“相信我,雖然我只是說了一個大概,但是這個方法是絕對有效的,只是需要鹽農們多試驗幾次,摸索一下其中的經驗,不出一年半載,就可以弄清楚這其中的門道了。”
劉儉雖然沒有親自曬過鹽,但他知道曬鹽的一個大概流程。
這種方法的產量極高,且能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但需要在臨海的地區建造蒸發池和結晶池,將海水引入蒸發池中,經過海岸邊的烈陽日曬,當水分蒸發到了一定的程度時,再將剩余的鹽水換入結晶的池之中,繼續日曬,海水就會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逐漸析出食鹽來。
這時得到的晶體就是人們常見的粗鹽,剩余的液體則是母液,母液可以提煉化工原料,但對這個時代來說,母液并沒什么卵用。
劉虞聽了之后,似乎有些猶疑,他有點想不明白,劉儉一個幽州人,怎么會懂得加工海鹽的事情。
但是仔細琢磨一下,劉虞也就釋然了。
劉儉當初跟自己探討印刷與造紙的時候,不也是這個樣子的嗎所有的一切幾乎都是他憑空臆想的理論,但是進行過實踐后,卻發現是可以成功。
有了造紙和印刷的成功例子,劉虞覺得劉儉的辦法未必不可以一試。
先小范圍的嘗試一下唄,要是不行就算了,要是行的話,就可以大力推廣。
不過劉虞畢竟是政治老手,他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問題。
“德然,我明白你的意思,若是能夠將海鹽的產量擴大,就可以稀釋青州本地的鹽利,只是青州的鹽務家族畢竟在本地執掌鹽務多年,不論是外銷渠道,還是在青州本地所擁有的工坊數量規模,都遠超官署,”
“咱們現在以朝廷的名義興曬海鹽,短時間內利益或許會在官署,但是時間一長,我擔心地方豪右之族會以各種借口,暗中收購曬鹽產業,最終這實利,依舊會落于地方中人之手。”
劉儉明白劉虞的意思。
歷朝歷代,將公轉私,官商勾結的事情,從來都不在少數。
或許你能夠守的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但能保住守住五十年,一百年嗎
這一百年間,不用多,只要出來個官員敗類,其用一年敗損國家財貨的速度,足矣抵得上其他官員守護十年的成果。
青州鹽業的蛋糕現在就有七成在豪右嘴里,劉儉看不慣他們,想要將蛋糕做大,一邊擴大官署的權利比重,一邊稀釋豪右嘴里的蛋糕。
不過,可以想象到的是,蛋糕被做大了,那些世家豪右的胃口就會跟著變大,他們會變著法的通過兼并以及收購,再或是巧取豪奪的手段去壟斷曬鹽。
蛋糕做大了,最終很有可能當地望族還是占了七成。
但是劉儉隨即安慰了劉虞,告訴他放心,表示不會出現劉虞所擔心的情況。
因為大漢朝自建立時起,對于土地,山林,胡泊池沼就有明確的劃分。
土地可以隸屬于個人,不論是世家望族,亦或是豪右黎庶,都可以進行土地的買賣,但是山河湖池,叢林沙灘這些地方不行,所有的這些,都是隸屬于皇室,而不是個人,統一由少府掌管。
而曬鹽所用的蒸發池基本上都要臨海,那里的土地多為臨海沙灘,非耕種地,所以就實際意義上而言,這些臨海沙地在名義上皇室擁有絕對的管轄權,不能用作民間交易,所以只要蒸發池還需要臨海而建,那劉氏宗親對于沿海的曬鹽鹽業,就可以一直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另一更正在寫,一會發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