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會根據劉儉的提問,反問出一些很經典的問題,讓劉儉大為欣賞。
“孝直果然是難得的青年才俊啊。”
劉儉最終給了他這么一個評價。
法正見劉儉如此夸贊,急忙向著他行禮說道“正能夠得到丞相賞識,實是畢生之幸,正此生最渴望的,就是希望能夠得遇明主,輔佐其成就大事,今番遇到丞相,實乃得償平生之所愿”
劉儉笑著沖法正招了招手,讓他坐下“不必如此客氣,不過吾倒是有一件事心有不明。”
法正很聰明,他大概能夠猜到劉儉心中所疑。
“正知曉丞相想要問什么。”
“哦孝直竟果然如此機敏這倒是有趣,好,那我就問問孝直,你覺得我想要向你所問何事”
法正正容言道“扶風法家乃是經學世家,吾祖父更是關西名士,家族之爭,以經學而論長短。”
“大將軍覺得法某應該是長于經學,而短于時政民生之事,然今日大將軍考教于我,卻見正長于民生之道,所以大將軍想要詢問我這到底是為何”
劉儉哈哈大笑,說道“孝直不但是精于時事民生,而且善于揣測人心,這一點也非一般青年才俊所能及,不過你越是這樣機敏,我就越能放心的讓你去涼州辦理大事了。”
法正笑道“其實某精通數算,商道,民生,雜學,乃是近年之事。”
“法某自幼秉承家族之訓,恪守學經,拜訪名師,渴望能夠在經學上取得造詣,畢竟這是我法家數代的揚名之法。”
“但是法某在五年前就已經改變了自己的目標,不再研習經學,而是主動學習關于民生水利農耕等各種諸道,因為法某知道當年丞相與董卓共同執行新政,這個天下早晚有一天會變。”
“抱著經學典籍指望得到仕途,揚名天下,家族代代不衰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雖然很多名門望族并不甘心,但是在法某看來,這就是這個天下的實情,雖然法某也心有不愿,但我知曉這是大勢所趨,若是某不改變自己的觀念,那整個扶風法氏早晚必跌于末流。”
法證的話讓劉儉很是動容。
顯然,若是天下所有的望族子弟都能有法正這樣的覺悟,那么大漢的改革就一定會容易許多。
身為被改革碰觸利益的群體,法正卻沒有與那些其他的家族抱團使勁的維護舊制度,而是以改變自己,學習新東西,接納新東西,順應這個天下的走勢作為目標。
他順應時代的潮流,不斷的完善自身,不讓時代來順應自己,而是憑借自己的努力來適應這個時代。
這樣的人說實話,讓劉儉有一種共鳴之感,真是勵志啊。
畢竟對于適應時代的人來講,這個天底下沒有一個人能夠比得上劉儉為順應時勢而付出的努力。
畢竟他是一個從后世來到古代的穿越者,這份適應之感的痛苦,他最是心知肚明。
“孝直能夠有這般的覺悟,實在是天下之幸”
“我大漢朝的人,若是都能有如孝直一般,何愁我大漢朝不會興盛,又何愁這個民族不會強盛又何愁大漢天下不會安寧又何愁天下人不會豐衣足食呢”
“丞相夸贊過甚了,正遠沒有丞相所說的這般好。”
“孝直,這一次我找你來相府,除了要征辟你之外,還是有一件任務要交給你,想來再來之前,李文優已經跟你說了吧”
法正鄭重的點了點頭“李校尉已經跟我說過此事了,丞相想要使關中安定,則必須要安撫涼州軍。”
“丞相與董卓這些年來的交情,可謂亦敵亦友,雖然彼此之間也有過摩擦,卻也交情不淺。”
“法某想過,只要法某抓住董卓心中的軟處,并將丞相的一片誠意轉達給他,董卓必然不會與丞相拼死為敵到底。”
“只是還請丞相將您這些年與董卓之間的交情,還有對董卓的了解,以及丞相認為董卓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都說給我聽。”
見法正如此認真,劉儉很是欣慰,他隨即認真的對法正詳述起來。
包括他本人對于董卓的了解,以及對方心理和性格上的分析,劉儉毫不吝嗇的都告訴了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