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家公司在之后的幾十年時間里,成為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而他也被世人稱之為人工智能之父。
這次世界大賽,也正是威爾森為了紀念自己那位華夏朋友而特意聯合舉辦的。
他的那位華夏朋友,是一位象棋愛好者,雖然棋力有限,但是異常熱愛,他總對威爾森說,人生的諸多大道理,都藏在這張小小棋盤上。
威爾森青年的時候只覺得朋友有些夸大其詞,可到了晚年閑下來后,他嘗試華夏象棋,卻發現正如自己朋友所說的那樣,小小的象棋棋盤里藏著諸多大道理。
這也讓他對華夏這個象棋發源的國家感到好奇。
而人工智能的加入,其實也只是一時的心血來潮罷了。
作為阿爾法貓第一代設計團隊的創立者,他前些年一直都在想盡辦法去賦予人工智能“生命”。
可他也知道,按照如今的科技發展速度,就算再給他三十年四十年乃至于五十年的時間,他都沒辦法將阿爾法貓變成一只真正的貓。
哪怕是現在很多人都在鼓吹的某款聊天工作的人工智能,它也只是大數據訓練出來的產物,遠遠沒有達到生命的層次。
或許也是因為失敗多了,現在的威爾森看的很淡,只是純粹的將人工智能當成計算機工具。
而令威爾森沒想的是,這次心血來潮卻讓全世界的媒體對自己的做法充滿了陰謀論。
這也讓他感到又可氣又好笑,自己若是真的如媒體所說的那樣,想通過阿爾法貓收集人類算力極限的數據,也不會選擇華夏象棋,而是去選擇世界第一復雜的圍棋。
然而,這也是邏輯不通的,畢竟阿爾法貓最出色的戰績,便是戰勝所有世界上最頂尖的那群圍棋手。
自己只是單純的為了紀念自己過世的好友,與他相比,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媒體人更像是唯恐不亂的陰謀論者。
但他也不愿花費大量時間去解釋,因為他的朋友也教導過他另外一句話,那便是清者自清。
不過,華夏象棋棋手似乎也被這群不良媒體所誤導,他們下的很認真,大多走的都是人工智能棋譜。
這更讓他感到失落,他知道人工智能的算力很強,比人類強,但他同樣也明白,人工智能正因為算力比人類強,他的棋譜其實并不適合人類棋手。
就拿圍棋來說,圍棋職業棋手十個有九個都在背人工智能棋譜,這更導致大多數圍棋比賽也失去了本就不多的觀賞性,這些背人工智能棋譜的圍棋手,他們不僅失去了棋手本該有的創造力,也讓人類最復雜的棋類運動變成了一場記憶大賽。
誰背的人工智能棋譜多,誰就能贏得最后的勝利。
不僅如此,許多所謂的“記憶大師”,還想憑借著自己背下的人工智能棋譜重新挑戰人工智能,從而揚名立萬。
可這樣的挑戰有意思嗎?至少在威爾森眼里,這些抱著挑戰人工智能想法的記憶大師,都是自欺欺人的小丑,圍棋也好,象棋也罷,人與人的挑戰才是最精彩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