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丹取出一張代紙,就要回信給王松,表明他的態度。
可當他看著鋪在案上的代紙,不由得膈應了起來,暗罵道:趙云小兒,想讓老子交出鐵業,你怎么不把代紙交給老子呢?
………….
沒隔兩天,漁陽郡東面的右北平郡徐無縣豪強侯青,也收到了王松的來信,信中內容與寫給鄒丹的差不多。
侯青鐵沉著臉,他家豪雄徐無百年,徐無鐵礦乃是侯氏立家之基,豈能交予他人?
侯青同樣馬上回信王松,表明自己絕不可能把祖輩的基業拱手讓人。
給王松回信后,侯青又寫了一封信,交給親信:“帶著這封信,出塞交給能臣首領!”
…….
侯青收到書信不久,與右北平東部接壤的遼西令支豪強公孫范,同樣收到了王松的書信。
一觀信中內容,公孫范怒不可遏,暴喝連連:“趙云小兒,爾當真是癡心妄想!”
須知,幽州有五個最強大的豪強,分別是涿郡盧氏,漁陽張氏,遼西公孫氏,遼東公孫氏,以及漁陽王氏。
這五大豪強中,盧氏實力最強,也最低調,是海內大儒盧植的家族,世代居住在涿郡范陽。
第二大豪族,漁陽張氏是最高調的,前些年在張舉的帶領下更是發動了叛亂,如今已成為過去。
排在第四位的遼東公孫氏,當代家主是公孫度,在去年由徐榮向董卓舉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成為了一方諸侯,正在幽東四郡征伐,大有雄踞幽東四郡的勢頭。
排在第三位的遼西公孫氏,如果不是趙云在伐董時,借呂布之手弄死了公孫瓚,遼西公孫家族必定如歷史上那般,在公孫瓚的帶領下成為一方諸侯。
公孫范是公孫瓚從弟,但哪怕公孫瓚活著的時候,身為嫡出的公孫范,也比公孫瓚在公孫家族中地位高得多,因為公孫瓚是小妾生的,還是庶支。
不過,公孫范在公孫家族的地位雖然高,但能力比公孫瓚差遠了。
歷史上,公孫范能被袁紹任命為渤海太守,都完全是因為袁紹被公孫瓚打怕了,企圖與公孫瓚修繕關系,才把渤海郡印信交給公孫范。
所以說,公孫范完全是沾了公孫瓚的光。
如今公孫瓚早死,袁紹可能都沒有想起公孫范這號人。
去年,公孫范得到公孫瓚的死訊,并未哀傷,反而是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小妾生的公孫瓚太生猛,而他這個嫡出的繼承人,就顯得太過于平庸。
公孫瓚死了,他反而輕松了很多,以后再也沒人把他與死鬼公孫瓚相比了。
而遼西公孫氏,能排在幽州豪強第三位,其實力是非常龐大的,曾經的漁陽張氏與漁陽王氏分掌一郡鐵鹽,但人家遼西公孫氏,一家就把控了遼西的鹽鐵,為百年公孫氏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如今,可以這么說,燕山南麓,遼西四縣就是公孫氏的私人王國。
出身豪門,財大氣粗的公孫范,怎么可能如王松信中說的那樣,拱手將家族的鹽鐵交給趙云?
公孫范同樣向王松回信,告訴王松,趙云這是癡人說夢,如果趙云那只手伸來遼西,他就砍了趙云那只手。
可見,公孫范的態度何等強硬和囂張。
回了信,公孫范當即將族中核心人物召集起來。
公孫家族眾人,一聽趙云將要奪走他們的鹽鐵,義憤填膺的地叫囂起來,有人提議公孫范自領遼西太守,直接反了。
公孫氏的人之所以這么猖狂,是因為他們確實有底氣,因為公孫瓚去年年初前往酸棗會盟,只帶走了麾下三千白馬義從,在右北平還留了數千兵馬。
如今,公孫瓚留下來的數千抗擊烏桓人的精銳,就掌握在公孫范手中。
而當今天下大亂,遍地諸侯;公孫范手中又捏著數千精銳,一聽有人提議他自領遼西太守,公孫范有些悸動。
自從公孫瓚去年離開后,右北平郡就沒有了太守,由他這位掌兵權的人代管,行使右北平太守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