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瓷器出口,可以說是一國供全球。
張氏家族只要吃到這個龐大生意里的一小口,都足夠他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戶了。
但即便經濟如此發達,當時還是重官輕商的。
所以在張氏家族看來,石雕這類可以跟貴族甚至皇族聯系在一起的技術,才是他們家族的立足之本。
即便是瓷器鐵器之類的給他們賺再多的錢,始終還是不受他們家族的重視。
這一點從張本興在石碑遺囑上面基本沒怎么提瓷器和鐵器這一點,就可見一斑。
只不過,成也蕭何敗蕭何。
他們最終還是被那些貴族和皇族給抄了家。
但是老祖宗們不重視這個,不代表張偉不重視。
甚至在張偉看來,這份“秘籍”里面的鐵器冶煉技術和瓷器陶器技術,比石雕技術更值錢。
要知道到了現代,古人很多驚為天人的技術很多已經失傳了。
鐵器制作中就有不少,比如古代的百煉鋼,通過復雜到反鎖的工藝,可以制作出高純度鋼,非常的鋒利鋼強。
再比如鑄鐵柔化技術,可以把本來韌性比較差的鐵器擁有更強的韌性,從而不容易折斷。
這些技術現代工業根本做不出來。
這比如不銹鋼,這個技術現代人更加成熟,但很難想象,張氏家族當時已經掌握了不錯的不銹鋼技術。
那可是一千年前。
這也是張本興留下來的鐵器雕刻工具,一千年了還沒有銹穿,甚至鐵銹都沒有銹的很深的緣故。
再拿瓷器來說,唐時期的秘色釉、三彩低溫釉,炎宋時期的兔毫盞和天青瓷技術。
還有釉里紅和黑陶技術,這些全都失傳了。
而上面的這些還有其他的,“秘籍”上面都提到了。
這其中最讓張偉印象深刻的是天青瓷。
這種瓷器燒出來后具有獨特的紋理和光澤,而且還能像玉器一樣透光。
他以前看一個紀錄片的時候專門講過這種瓷器。
說是南宋時候就已經失傳了,配方和燒制方法全都沒有了。
有不少陶瓷制作界的大佬沒少嘗試燒紙,但多少年了仍然沒有試出配方。
因為這個天青瓷太漂亮了,所以張偉記到了現在。
他都不敢想,如果自己掌握這些已經失傳的秘法之后。
以臨安張氏唯一子孫的名義做出來那些鐵器和瓷器后,自己能給這個世界帶來多大的震撼。
自己做出來的鐵器或者瓷器陶器得賣的多貴,得被搶購的多瘋狂。
當然,他暫時肯定不會去做出來這些珍寶出去賣。
畢竟他現在還太弱小。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自己這些價值無限的技術一旦流傳出去,立刻就會被各種資本大鱷盯上,到時候他估計會被吃的骨頭渣都不剩。
只有自己足夠強大,強大到能跟資本大鱷分庭抗禮,甚至成為比資本大鱷更恐怖的大鯊魚或者恐龍一樣的存在。
到時候他肯定要涉足瓷器和鐵器行業。
在現代,這兩個行業其實都要比石雕行業的規模大的多得多。
張偉小心翼翼的放下最后一塊關于技術的石板,收回愛惜的目光,看向了另一邊的少了將近一半的那部分石板。
他拿起一塊有大標題的石板。
正如他所料,這部分石板上記載著的,是很多礦產的位置。
張偉雙眼放光,迫不及待的認真讀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