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稱之為“童男童女”,在楚國神話的體系中,“巫”這個概念似乎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地方,“巫”們認為,人乃萬物之靈,是神靈最寵愛的存在,而童男童女則是天地間最純真的存在,他們的身上有著未曾劃分的陰和陽。”
“他們還未曾接觸這個污濁的世界,所以用這樣純潔的人活殉的時候,神靈會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人類的痛苦,從而幫助人類完成他們的愿望。”
“也正是出自這樣的原因,楚國一直沒有停止人殉。”
“在這場戰役中,無論是陳贊還是王翦等人,都在不斷的戰爭中見到了為了反抗秦國的統治,而被迫“活殉”的孩子。”
“那些孩子們用最純真也是最惡毒的眼睛看著他們,他們愚昧而又質樸。”
“根據后來的武安君陳贊所回憶,為了阻止那些愚昧的部落繼續獻祭更多的孩子,他們幾乎是用盡了全部的力量,可最后還是沒有能夠阻止他們。”
“就在萬眾一籌莫展的時候,陳氏之家主、當時的安國君站了出來,并且宣布,楚國一脈乃為邪神做遂,而非是正統神靈。”
“而當眾人疑惑和不相信的時候,安國君陳肅表示自己的先祖“陳野”乃為人神,并且賜予了他強大的力量。”
“他親自來到了楚國,并且以“雷公之令”改變了楚國北楚國某地的氣候,當陳肅的命令聲落下,天空中果然下起來了大雨。”
“也正是因此,楚國那些蠻荒的部族才開始相信了陳肅所說的內容,并且開始信奉起來了“人神”陳野。”
“而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安國君陳肅再次表明,先祖陳野乃為“人”的神,而非是“神”,他是因為見到楚國百姓受邪神蒙蔽而令自己前來的。”
“此事之后,陳野不會再次出手。”
“楚國的野蠻的神話體系在時間的推移中,逐漸的與中原的神話體系融合了起來。”
“古華夏第一次神話體系的發展,便得益于這次戰爭的推動。”
“而根據我們的猜測,當時的陳肅應當是利用了某種科學手段,才表面上看起來是控制了當地的氣候。”
“楚國本就處于南方多雨的季節,所以降雨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后來的人們依舊信奉安國君陳野,所以逐漸的為陳野而加封神廟,日后歷朝歷代的君主也多有對陳野的加封。”
“陳野幾乎真正的成為了“神靈”,這也是我國神話體系中最特殊的一點,我們的神靈大多數來自于我們歷史中的先賢,他們都是我們的先輩。”
“而陳氏則是自始至終不肯承認,那個供奉在廟宇中的“太上大羅天九霄紫電飛霄陰陽得道天尊”是他們的先祖。”
“這或許也是華夏神話史的某種特殊情況吧。”——《古華夏神話發展史》
當然,這些都是后世的相關記載,而在秦書的記載中,則是十分簡單的記錄了這場戰役。
或者說,歷朝歷代關于“勝利”的戰爭記載都很少。
華夏民族是一個謙遜的民族,他們不習慣記錄自己攻伐他國的記錄,反而是因為“謙遜”與“儒雅”所以將自己被“揍”的內容一點點的全都記錄下來。
若仔細翻閱的話,便能夠看出來,關于戰爭勝利的記錄大多數“xx年,xx戰,勝/大勝,斬敵xxx。”
而失敗的戰爭記載則是十分詳細,詳細到哪一年哪一個月哪一天,什么原因才失敗的,是誰打了我,后面再加一句“后世勿忘xx之恥。”
華夏果真是一個謙遜的民族啊!
秦王政六年,武安君陳贊克北楚,斬敵數萬余。
秦王政七年,武成侯王翦克南楚,斬敵數千,俘者數萬。
秦王政八年,武信候李信克西楚,斬敵數萬,大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