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說這些陶俑像兵馬俑。
就是個頭有點小。
我仔細觀察著陶俑的風格和服飾,是車馬出行儀仗和侍衛俑。
“典型的漢代風格,看這陶俑的造型,服飾,還有這墓磚的規格形制,這墓主,起碼是個縣令或者富甲一方的豪強。”
“漢代?兩千多年了?”
馬三炮的聲音在面具后面都變了調,激動得手直抖。
“那得值老鼻子錢了吧?”
“別光顧著錢。”
我提醒他,手電光移向前方:“好東西肯定在主槨室。”
前室正對著一條短甬道,通向后方的主墓室。
甬道很短,幾步就跨過去了。
主墓室比前室大得多,同樣是穹窿頂,但高度更高,顯得更加空曠肅穆。
主墓室中央,赫然擺放著一具巨大的木槨,雖然木材已經嚴重腐朽,塌陷變形,但巨大的輪廓依然清晰可見。
槨板散落在四周,露出了里面同樣腐朽不堪的木棺。
木棺更是爛得不成樣子,隱約能看到一些散落的人骨。
“可惜了,爛成這樣了。”
包子用手電筒照著那堆朽木。
“重點看陪葬品。”
我用光線在槨室周圍的地面仔細搜尋,果然,在塌陷的槨室四周,散落著大量的陪葬品。
靠近棺槨頭部的位置,散落著幾件精美的漆器殘件,雖然漆皮剝落嚴重,但還能看出案,盒的輪廓,上面似乎有描金的云紋。
更吸引人的是幾件青銅器,一個造型古樸,帶著三只獸足的青銅溫酒樽。
一個造型別致的青銅燈盞,燈盤做成鳥雀銜魚的形狀。
還有幾件小巧的青銅帶鉤,銅鏡,雖然銹蝕,但工藝精湛。
在槨室的一角,還堆放著一些陶罐,陶壺,器型規整,上面有簡單的弦紋或豎紋。
最讓人心跳加速的是,在朽木和泥土中,我用手電光掃到了幾點溫潤的反光。
玉器!
幾片散落的玉璧殘片,還有一些小型的玉琀,玉握,雖然不大,但玉質看起來不錯。
“發了,這回真發了!”
馬三炮激動的差點跳起來,就要往前撲。
我一把拉住他:“等等,先看耳室。”
主墓室兩側各有一個小小的耳室。
左邊耳室對堆滿了各種陶制的模型明器,陶倉,陶灶,陶井,陶豬圈,陶雞鴨狗,活脫脫一個微縮的莊園。
右邊耳室則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具,更多的陶罐,陶壺,陶盆,還有幾個大陶甕,里面好像曾經裝過糧食,以及一些銹得嚴重的鐵農具。
“典型的漢墓陪葬品組合。”
我快速判斷:“事死如事生,把生前的生活場景都搬進來了,這墓主生前應該是個大地主或者小官吏,家境殷實。沒機關,放心拿。”
“那還等啥?”
馬三炮再也按耐不住,第一個沖向主墓室散落的青銅器和玉器。
包子也兩眼放光,直奔那幾件看起來最值錢的青銅樽和雁魚燈。
我則快速掃視整個墓室結構,估算價值,同時麻利地打開帶來的結實麻袋。
“挑最值錢的,完整易攜帶的,青銅器,玉器優先!漆器太脆容易壞,挑小件完整的,陶器太大太重,除非特別精美的,否則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