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是段羽的根基。
段羽最想看到的就是涼州在棗祇的治理之下發展到了什么樣子,而不是之前那種形式上的繁榮,實際上的破敗。
所以,棗祇用的不是山珍海味和美女美酒。
棗祇給段羽展現的都是實打實的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
“按照王上之前制定下來的政策,這三年涼州的人口開始了快速的增長。”
“每家每戶出生的人口都在統計的范疇之內,并且將每個月的嬰幼兒津貼下方做出了嚴格的把控。”
“百姓監督三老鄉吏,鄉吏監督縣官,縣官監督郡內,郡內監督州府。”
“只要是涉及津貼,補助,獎勵性質的政策,都是由下至上的監督,并且下官還建立了特殊通道并且結合了巡查,督察,抽查做到不漏一處,細察一處。”
“目前羌族大多數都已經融合到了周圍的郡縣內,并且以紡織,種桑養蠶為主。”
“其余部落大多也都是給涼州養馬。”
“教育方面,學堂已經推行到了涼州的每一個鄉,鄉學,縣學,都已經完全普及。”
“按照如今的推行速度.......”
棗祇洋洋灑灑的將涼州這兩年的發展敘述了一個多時辰,段羽也仔細的聽了一個多時辰。
并且對棗祇的工作給予了絕對的肯定。
“玄方這三年的辛苦,本王和涼州百姓都銘記于心。”
段羽端起面前的酒杯。
“這一杯酒,本王敬你,也替涼州的百姓敬你。”
棗祇立馬誠惶誠恐的端起酒杯。
“下官不敢.......”棗祇起身說道:“王上能給下官一個施展抱負,一展心中理想的機會,是下官之幸,怎敢在王上面前稱功。”
“王上為大漢,為天下百姓所作,下官這輩子也無法企及。”
“如果沒有王上的支持,沒有這么多的政策,涼州百姓也不會如同如今這般幸幸福。”
“如果要是感謝的話,也應該是涼州百姓感謝王上才是,而并非是下官,下官也只不過是按照王上的政策的實行者而已。”
段羽揮手打斷了棗祇的話,然后笑著說道:“好了好了,我們之間就不要再這般的推辭了,來共飲了此杯。”
杯中酒下肚之后,段羽便放下了酒杯。
隨后表情有些凝重的說道:“志才之殤是本王心頭之痛,但但西域依舊還需要一個能臣治理。”
“原本本王是想從他處調遣一些人手,不過左思右想之后,還是覺得這個人只有玄方最為合適。”
“玄方在涼州經營三年,將涼州治理的井井有條,西域的情況比涼州還要復雜,但和涼州相近。”
“想必也只有玄方才最為合適。”
“當然,這只是本王的一想想法,如果玄方不想去,本王也絕對不會為難玄方。”
“志才一走,本王如斷一臂啊。”段羽感嘆。
“王上。”棗祇立馬站起身來說道:“王上能信任下官,下官就絕對不會辜負王上的信任和囑托,下官愿往西域,盡志才未盡之事!”
“好!”
段羽再次端起酒杯一飲而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