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差一更】
【今日差一更】
【今日差一更】
【明早補】
。。。。。。。。。。。。。。。。。
棗祗,生卒年不詳,東漢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東漢末年屯田制的發明者。[1][27]
棗祗早年任羽林監官,東漢末年跟隨曹操征戰,擔任東阿令。當時中原一帶群雄割據,連年混戰,使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后,棗祗和韓浩建議實行屯田,,以充實軍糧。曹操采納了這一建議,任命棗祗為屯田都尉,在許縣(今許昌市一帶)募民屯田,當年收獲了百萬斛糧食[26]。為適應屯田需要,棗祗組織農民興修水利,在許昌開挖了運糧河、棗祗河、高底河等幾條河渠。此后,各郡縣都設置田官。經過數年積累,倉廩豐實,所產的糧食能夠滿足軍隊供給和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物質基礎。[2][27]
棗祗建議實行的屯田制,開創了大規模“寓兵于民”的先例,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仿效。[27]棗祗死后,曹操追思其功,追贈棗祗為陳留太守,追封列侯,其子棗處中繼承爵位。
棗祗先祖本姓棘,先祖為了避難改棗氏。[3-5]
中平六年(189年),曹操在陳留(今河南省祥符區)組織了一支五千人的武裝力量,準備討伐董卓。[6-7]棗祗就是在這時投奔到曹操麾下,與曹操一起舉義兵,與董卓對峙。[8]
當時棗祗在社會上已經有很大名氣,在他歸附曹操后,袁紹也想得到棗祗,并多次派人禮辟棗祗,都被他斷然拒絕。棗祗的忠誠,令曹操非常感動,因而他深得曹操的器重。[9-10]
委任官職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占領兗州,自領兗州牧,任命棗祗為東阿令,鎮守東阿(今山東省東阿縣)。棗祗致力于勸課農桑,積谷屯糧;勤修武備,組織軍民操練,并將東阿城的城防工事加固修繕一新。[10]
興平元年(194年)[22],呂布、陳宮乘曹操出兵徐州之機,突然發難,襲擊兗州,各郡縣紛紛叛離。僅東阿、鄄城、范縣三城仍然忠于曹操。呂布、陳宮占領兗州以后,派兵猛攻東阿城,因東阿城墻非常堅固,棗祗又率軍民頑強抵抗,因此東阿城始終都沒有被攻下。東阿成為日后曹操反攻呂布、重奪兗州的可靠后方和軍需基地。[11]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上表漢獻帝,任命棗祗為羽林監,宿衛宮中。
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棗祗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并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12-13]
棗祗首先將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國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制編成組,由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實施的第一年,就得到百萬斛稻谷。[7][14]于是曹操就下令,郡國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開墾屯田。后來又接受棗祗的建議,下令軍隊屯田,屯田制得到廣泛地推行。[15]
棗祗首倡屯田制,使長期遭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生產,在短期內得以恢復并穩定了下來。失去土地的農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來,許多荒蕪的農田也被開墾,政府也積存了大量的糧食。幾年間有屯田的地方儲備的糧食都堆滿了倉庫,使曹操在所積蓄的糧食,征伐四方,有戰事時不會為糧食供給不及時或不足而發愁。[16]屯田制的實施,加快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進程。棗祗也因此被提升為陳留太守。
不久棗祗就因病去世。事隔多年,曹操對棗祗還念念不忘,追封棗祗為列侯,追贈他為陳留太守,并讓他的兒子棗處中襲其侯位,并祭祀棗祗。
棗祗注重農桑,對農業生產很有研究。他任東阿縣令期間,正值東漢末期。由于董卓之亂和連年不斷的軍閥混戰,人民流離失所,大片肥沃的土地被廢棄荒蕪,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破壞,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景。有的軍隊因沒有糧食而散了伙。棗祗在這種混亂異常的情況下,潛心發展農桑,使得東阿家家植桑養蠶,戶戶糧食滿倉。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失去兗州,無立足之地,因得到棗祗和東阿軍民的接濟與支持,才轉危為安。[17]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棗祗就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并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遷都許昌后。便著手發展生產,推行一種新生產方式——“計牛輸谷”。規定官府把耕牛租給佃農使用,佃農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納谷糧(或賦役)。這在東漢時期,雖然也是一項可行的辦法,但不能盡快收到較大的效果。東阿縣令棗祗看出了這一問題,便向曹操提出了實行屯田的建議。棗祗的屯田制方案一提出,便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反對聲最大的是軍祭酒侯聲。他認為屯田制不足取,于官于民都無利。實行屯田是和朝廷唱對臺戲,是異想天開。曹操在屯田問題上猶豫不決。棗祗到處游說,宣傳屯田制的主張。曹操權其利弊,終于采納了棗祗的建議,并把棗祗由東阿縣令提拔為屯田都尉,還配備了懂作農業生產的韓浩做他的助手,具體做這項工作。曹操下令,所屬郡縣,都要配備一些值農業生產的官員,廣泛實行屯田。[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