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在蜀中行軍,最難挨的便是氣候和道路。
因此蜀中大軍在行軍的路上,基本上是一邊修路,一邊行軍。
所以修路還有搭建營寨這種事情對于蜀中大軍來說都是習以為常了。
因此,營地建立得極為迅速。
寨墻采用夯土包木結構。
夯土包木不光結實,而且外面的夯土還能起到防火防止火攻的功能。
每一根營寨的圍欄都有乘人大腿粗細。
沿江稍顯寬闊的地帶,是鐵石頭帶領的漢中兵馬駐扎。
漢中地勢平坦,從漢中出發的大軍都擅長于平地作戰,因此鐵石頭率領的兩萬大軍駐扎在沿江寬闊的地區。
鐵石頭率領的漢中軍原本是為了攻打益州做準備。
并且已經在漢中訓練了兩年之久。
之前一直和益州大軍也多有交戰。
這兩年的武器裝備,還有兵員素質也都是一等一的強悍。
雖然沒有高順,麴義兩人天生的統兵還有練兵的能力。
但跟隨了段羽數年,以前又經常在高順的耳濡目染之下,鐵石頭也學習了不少。
麾下的兵馬雖然不比段羽麾下的精銳,但也是一等一的強兵。
再看賈龍這邊。
賈龍率領的益州軍擅長山地作戰。
所有營地都建立在靠后的山區當中。
此時正是秋高氣爽森林枯萎之時。
為了提防荊州軍有可能的火攻,賈龍下令將營地附近的所有樹木幾乎上都砍伐殆盡了。
并且就是用這些樹木來修建的數十里沿江的營地。
而近些時日以來,荊州軍兵馬并沒有趁著段羽麾下漢軍安營扎寨的時候前來偷襲。
也是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防守。
主要還是因為劉表的命令。
穩固防守,將時間拖入冬季,等著段羽麾下的大軍不戰而退。
所以蔡瑁還有文聘也沒有閑著。
荊州軍水軍強大,光是從江面上的戰船就可以看得出來。
夷陵城南江關上,上百艘的戰船鋪滿江面。
光是巨型的樓船就有十艘以上。
樓船是東漢水軍核心戰船,屬重型主力戰艦。
特別是在荊州還有揚州兩地,多水軍,多樓船。
此時蔡瑁麾下的樓船橫于江面上,宛如黑色巨獸。
4層甲板高度的樓船高有六丈,甚至要超過身后的夷陵城。
高約六丈的樓船長長30丈(約70米)。
每一艘樓船上面標準配置戰士200人,槳手80人,另有操帆、舵工等。
船體構造采用
"龍骨-肋骨
"結構使用
"榫接鐵釘
"工藝來建造。
除了大之外,每一艘樓船都十分的結實。
在外層有裝甲。
水線以上包生牛皮(防火箭),關鍵部位釘青銅甲片。
艦橋第三層設
"爵室
"(指揮臺),四周掛
"爵旗
"標識將領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