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眾將大怒,吳漢拔刀:“五千殘虜,安敢猖狂?給我三千騎,一個時辰掃平!”
劉秀卻抬手止住,目光落在那面巨鼓上——鼓面赤漆,字以石灰寫就,雪粒打上去,竟隱隱泛紅,像未干的血。他忽而大笑:“好!既要比武,便比個徹底。傳令——”
“明日辰時,蒲陽原,真刀真槍,友誼賽!”
“友誼賽”三字一出,眾將愕然:兵戈相見,如何“友誼”?劉秀卻眨眨眼:“場上是對手,場下是兄弟;流血不流淚,輸人不輸心。”
當夜,漢軍大帳燈火通明。劉秀下令:從高湖、重連降卒中選最強悍者五百,號“鐵林軍”,甲胄兵器悉按舊制;再從漢軍舊部選五百,號“麥飯都”,只給木棍、無刃槍,槍頭蘸石灰,點到即亡。勝負標準:一炷香內,哪方“死”得多,哪方輸;若“鐵林”輸,則高湖、重連心服口服;若“麥飯”輸,則放五千人北去,贈糧三日。
此令一出,舊部嘩然。銚期拍案:“主公,五千人放北去,若再聚為盜,后患無窮!”
劉秀卻道:“縱敵歸山,是患;縱敵歸心,是福。若不能以理服人,便以力服人;若力亦不服,便放他去——天大地大,總有歸處。”
東山尨亦請戰:“我愿率舊部為‘麥飯都’,若輸,我提頭來見!”
劉秀卻搖頭:“你是新封侯,若敗,損朝廷顏面。此戰,我親自領‘麥飯都’。”
眾將大驚,吳漢、耿弇齊跪:“主公萬金之軀,豈可輕試?”
劉秀笑指帳外:“萬金之軀,也是百姓給的;若不還百姓一個安心,萬金亦成空文。”
次日辰時,蒲陽原。一夜北風,吹得雪地平整如鏡,陽光照下,反射刺目寒光。漢軍以馬車圍出巨大圓圈,徑三百步,圈外高臺,供百姓圍觀。圈內,五百“鐵林軍”列陣于北,黑甲如墨,長刀映日;五百“麥飯都”列陣于南,白衣如雪,木棍橫胸,槍頭石灰白得耀眼。
鼓聲三通,號角長鳴。高臺中央,一面“友誼旗”冉冉升起——旗以白帛為底,繡綠色麥穗,寓意“刀上見生死,心里種麥生”。旗桿下,擺著一只巨鼎,鼎內燃炭,炭上橫擱一炷香,香長一尺,煙氣筆直上升,像給天空縫了條白線。
劉秀金冠白袍,親自擂鼓第一通,鼓聲沉穩,如心跳。第二通鼓,他翻身上馬,卻未披甲,只背一張檀木弓,腰間懸一壺無簇箭——箭桿削圓,蘸白灰,意為“射而不殺”。對面,“鐵林軍”主將銅鷹,東山尨舊部,身高九尺,使一柄五十斤斬馬刀,刀背嵌銅環,舞動時“嘩啦”作響,如死神搖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