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一聲裂,玉版碎成赤粉,被火舌卷上高空,化作萬千流火,四散飛落。
百姓同時舉臂,齊聲高呼:
“萬歲——萬歲——萬歲!”
聲浪滾過麥野,驚起白鸛成群,振翼南飛,羽翼被初日染金,像替天穹撒下龍鱗。
呼聲里,劉秀解佩刀,刀尖指地,緩緩劃一圓弧——
赤土被割開,成一環形溝,溝壁立即被鼎火映得通紅,像給大地套上一枚火環。
他俯身,捧起一掬溝中熱土,舉過頂,讓土自指縫瀉下:
“朕受之土,亦付之土;
火在土上,土在火中。
今日后,天下百姓,是朕骨肉;朕,是天下之盾。”
土落火起,火環“轟”地竄高,瞬間連成一片赤焰,將壇頂圍成火湖。
火湖中,劉秀獨立,袍角獵獵,發梢微焦,卻面如止水。
火環方起,人群里忽擠出一個小童,不過五六歲,赤足,只穿一件兜肚,胸前以草汁染一“秀”字。
他高舉一條尺許赤草龍,龍角缺,正是前日焦燙的那條。
童聲清亮,穿透火聲:
“龍缺角,今天補!”
他踮腳,把草龍拋向火環。
草龍遇火,轟然燃成一團赤球,球中草節噼啪作響,竟現出“建武”二字,一閃即滅。
百姓驚愣片刻,隨即爆發出更大歡呼:
“建武!建武!”
呼聲里,劉秀俯身,向小童伸出焦紅右掌。
童怯怯握住,被高高舉起。
萬民仰視,只見赤火為背景,一大一小兩條剪影,恰成龍形。
火燃足一刻,強華擲下火把,火環自中而斷,裂口正對東方。
劉秀捧赤伏符,緩步走向裂口,將符平放赤土,以掌覆之——
掌心舊疤與新血,同時貼合“劉秀發兵”四字。
他俯身,掬土覆符,堆成一拳小冢,再以佩刀背重重壓實。
“赤符歸土,火德歸心;
土在,符在,朕在。”
埋符畢,火亦漸熄,唯青煙一縷,筆直上升,穿云而去,像一條無聲的天梯。
火盡煙起,劉秀轉身,面向眾臣,聲音不高,卻隨風傳遍四野:
“朕,劉秀,上承天命,下順人心,即皇帝位,國仍號‘漢’,改元‘建武’。
大赦天下,賜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鄗城父老永復徭役。
自今日起,赤符火德,照臨萬邦;
敢有背逆,天火殛之!”
話音落,鼓聲復起——這次是官鼓,三百面赤鼓同時擂動,聲如萬雷滾地,震得麥穗低頭,震得云幕開裂,震得殘星隕落。
鼓聲里,太陽完全躍出地平線,金光與余煙交織,恰成龍形,一瞬即逝。
百姓俯身,額頭觸熱土,齊聲高呼:
“萬歲——萬歲——萬萬歲!”
呼聲滾向遠方,滾向黃河,滾向泰山,滾向未央宮殘破的屋脊。
壇頂,劉秀舉目,望向更遠的云——
那里,赤眉還在燃燒,隴西還在喘息,蜀中還在觀望。
但此刻,他已不再只是“蕭王”,也不再只是“火德替身”,
他是——
建武皇帝,
天下民心所鑄,萬民呼聲所舉,
一條真正抬起頭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