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改向西突,正中\"火油冰阱\"——冰釘刺馬腳,火油燃雪,\"嗤啦\"白霧遮眼;
-地雷連環爆,雪柱沖天,缺口處敵騎如糖葫蘆,串倒一片;
-火槍隊三十步輪射,專打馬,敵騎人仰馬翻;
-手雷三波,集中炸旗,匈奴指揮系統瞬間瞎眼;
-最后,周士舉刀,一千六百騎白刃反沖鋒,火槍上刺刀,雪原展開最原始、最血腥的肉搏!
日近正午,沙陀磧南緣,已成修羅場。
雪被踏成黑泥,泥上覆血,血上再覆雪,層層疊疊,像給草原裹了張“千層血餅”。
單于主力被炸散、燒散、射散,再遭白刃反沖,徹底崩潰,往北狂逃;右賢王兩萬\"餌騎\"反被\"餌\",死傷過半,跪地請降;鮮卑別部見勢不妙,早撤向漠北深處。
周士不追,命收攏俘虜,割耳記功,然后——
以最后一百發炮彈,轟塌沙陀磧唯一水口,以雪覆之,制造\"冰壩\"。
他望向北方,輕聲道:
\"回去告訴草原,漢人的‘雷火’,不僅能殺人,還能改河道!\"
傍晚,殘陽如血,照在沙陀磧入口。
火龍騎列陣,人皆血污,馬盡汗霜,卻人人挺胸。
周士以刀尖挑下殘破單于王旗,擲于火中,火舌\"嗤\"地卷上,黑灰隨風北去。
鄧晨立馬高坡,抬手向北,聲音不高,卻隨風遠送:
\"單于,你借風雪圍我,
我以風雪為刃,
今日之后,
草原每起南風,
都會想起沙陀磧的——
雷與火!\"
風卷旗,旗獵獵。
火龍騎調轉馬頭,踏雪而南,身后留下一片\"冰火磨盤\",和一段將傳唱百年的傳說:
\"雪為紙,火為墨,
兩千人,寫一‘漢’字,
橫在草原胸口,
叫胡兒三十年——
不敢南顧!\"
凱旋號角吹不響殘破的雪原。
沙陀磧一役后,火龍騎兩千人只剩一千四百,馬兩千匹減至一千一百——火藥更慘:彈丸全空,手雷僅存三顆,炮藥只夠鳴禮一炮。
寒風從鎧甲裂縫灌入,像千萬根針往骨里扎。周士把最后一壺烈酒遞給傷兵,自己舔壺口——只剩一滴,辣得他直瞇眼。
\"團長,咱還能打嗎?\"新兵李虎問。
\"打不動,也得把'故事'帶回去。\"周士拍他肩,\"火藥會用完,傳說不會。\"
火龍旗在風里飄,旗面彈孔如星,卻無人提議換一面——那是他們活下來的\"勛章\"。
夜宿白龍道,氣溫驟降三十度。
火槍變冰棍,手雷殼凝霜,有人想劈槍生火,被周士一腳踹翻:\"想留種,就別毀祖宗牌位!\"
士兵們只好把槍摟懷里,像抱媳婦。沒有篝火,啃凍干糧得先含化表層,再一點點咬,咬快了,嘴唇粘掉一層皮。
第一次,火龍騎體會\"科技盡頭是原始\"的苦澀。
第一次,他們羨慕起普通漢軍——至少人家刀箭不會凍成冰棍。
與此同時,洛陽南宮,雪未化,爐火卻燒得旺。
大司空府案上,彈劾鄧晨的奏疏堆得比炭筐還高:
-司空掾史范升:常山太守鄧晨,糜費國帑,私造妖器,一發雷火耗錢十斛,可養十卒一年;
-御史中丞韓歆:常山私兵兩千,不隸兵部,不奉虎符,意同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