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九年春,華北平原龜裂的土地上,老農李長順跪在田壟間,雙手死死攥著一把焦黑的土塊,渾濁的淚水滴落在干涸的地面,瞬間消失不見。連續三年大旱,河道見底,水車成了擺設,百姓們用木犁翻地,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也耕不了半畝。與此同時,江南水鄉雖雨水充沛,但人力插秧效率極低,新稻種因延誤農時而大幅減產。八百里加急奏折如雪片般飛入紫禁城,戶部奏報觸目驚心:“全國糧產不足往年六成,米價暴漲三倍,多地已現人相食之慘狀。”】
【乾清宮內,朱由檢來回踱步,案頭堆滿了各地的災情奏報。他猛地將奏折摔在鋪滿輿圖的龍案上,朱砂紅批的“餓殍遍野”四個字刺得他雙眼生疼。“難道真要看著百姓啃樹皮、吃觀音土?”他一腳踢翻腳邊的火盆,火星四濺,落在一旁的《農政全書》上,燙出密密麻麻的焦痕。】
【次日早朝,奉天殿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三十六根盤龍柱下,文武百官垂首而立,大氣都不敢出。朱由檢舉起李長順托人帶進宮的焦土,聲音顫抖著質問:“這就是你們治理的天下!三年大旱,顆粒無收,你們卻只會說‘聽天由命’‘靜待甘霖’?”】
【內閣首輔洪承疇整了整蟒袍,跪伏在地,聲音帶著歲月沉淀的滄桑:“陛下息怒。自古靠天吃飯,臣等已下令開倉放糧,調撥江南余糧北上……”】
【“放糧?放糧!”朱由檢猛地打斷,一腳踹翻龍案前的銅鶴香爐,“糧倉能撐幾日?江南的糧船在路上要走多少天?等糧食到了,百姓早就餓死了!朕要的是讓土地自己‘生’出糧食,是一勞永逸之策!”】
【刑部尚書喬允升小心翼翼地出列,官帽上的玉墜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搖晃:“陛下,依臣之見,可號召百姓廣挖水井,修繕水渠,興修水利……”】
【“遠水解不了近渴!”朱由檢怒目圓睜,“工部!工部何在?你們就沒有別的辦法?”】
【工部侍郎宋應星抱著一摞圖紙,戰戰兢兢地走出班列,額角沁出冷汗:“陛下,臣近日研讀西洋典籍,見有‘蒸汽’之說。若能將蒸汽之力轉化為動力,制造出‘鐵牛犁’,或可解決人力不足、灌溉困難之癥。只是……此乃前所未有之事,需解決蒸汽壓力控制、動力傳輸、機械磨損等諸多難題,且尚無先例可循。”】
【“沒有先例,就由朕來開創先例!”朱由檢猛地扯開龍袍領口,“即日起成立‘神農監’,朕要看到鐵牛犁翻耕萬畝良田!所需銀錢,從內帑撥付;所需工匠,從各地征調!若有延誤,軍法處置!”】
【神農監設在京郊廢棄的官窯旁。初春的寒風中,工匠們圍著朱由檢手繪的蒸汽裝置草圖,議論紛紛。老鐵匠孫大錘蹲在地上,吧嗒著旱煙袋,煙灰簌簌落在圖紙上:“用蒸汽拉犁?這不是拿鐵塊當耕牛使喚嗎?鐵疙瘩冷冰冰的,能懂耕地?我活了大半輩子,聽都沒聽過這種荒唐事兒!”】
【年輕的銅匠周阿水卻擠到前排,眼睛發亮:“師傅,您看這銅管、活塞,要是蒸汽推動它來回動,不就能帶動犁鏵了?”】
【傳教士湯若望推了推眼鏡,神色凝重:“蒸汽壓力極大,容器若承受不住,便是爆炸之禍。且如何將蒸汽的直線運動轉化為犁地所需的圓周運動,如何保證機械在田間復雜地形下穩定運行,都需精密計算和反復試驗。”】
【首次試驗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中進行。簡易的蒸汽鐵牛犁顫顫巍巍啟動,噴出的白色蒸汽瞬間彌漫視野。當它剛犁開半壟地,鍋爐突然發出刺耳的嘶鳴,緊接著“砰”的一聲巨響,鍋爐炸裂,滾燙的鐵屑飛濺而出。一名工匠躲避不及,手臂被劃出深可見骨的傷口,慘叫著倒在泥地里。】
【“為什么會爆炸?”朱由檢臉色慘白,盯著滿地殘骸,聲音冰冷。】
【宋應星渾身濕透,顫抖著撿起變形的銅管:“陛下,鍋爐壁厚不均,無法承受蒸汽壓力。而且蒸汽閥門設計不合理,無法及時調節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