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四年夏,江南多地爆發瘟疫。蘇州知府的奏折中寫道:“河水發黑發臭,百姓飲用后上吐下瀉,每日死者以千計。城外義冢新墳連綿,哭嚎之聲日夜不絕。”與此同時,北方重鎮開封因黃河水患,泥沙混雜的河水導致民眾腹瀉成疾,醫者束手無策。戶部緊急調撥的藥材在運輸途中受阻,疫情愈演愈烈,奏折如雪片般飛入紫禁城。】
【乾清宮內,朱由檢盯著案頭堆積如山的災情奏報,雙手微微顫抖。御案上攤開的《瘟疫論》被汗水浸濕,朱批的“速救百姓”四個字已然暈染。“難道真要看著子民被污水奪走性命?”他一腳踢翻腳邊的銅爐,火星濺落在《天工開物》關于水利的章節上,燙出焦黑的印記。】
【次日早朝,奉天殿內三十六根盤龍柱間彌漫著壓抑的氣息。朱由檢舉起沾滿泥漿的水囊,聲音嘶啞:“這是蘇州百姓喝下的水!黑如墨汁,臭如腐尸!你們卻告訴我只能‘施粥賑災,廣散藥材’?”】
【內閣首輔洪承疇整了整蟒袍,跪伏在地,蟒袍上的金線補子隨著動作微微晃動:“陛下息怒,臣等已下令疏通河道,嚴禁百姓飲用生水,同時從臨近州府調撥藥材……”】
【“等河道疏通,百姓早成枯骨!”朱由檢猛地掀翻龍案,竹簡、奏章散落滿地,“工部!你們就沒有辦法凈化污水?朕聽聞西洋有‘蒸餾’之法,能否制成凈水之器?”】
【工部尚書宋應星抱著一摞圖紙,顫巍巍出列,額角沁出冷汗:“陛下圣明。若以蒸汽為動力,制造‘濟世釜’蒸餾凈水系統,或可將污水化為清泉。但需解決蒸汽溫度控制、冷凝效率提升、大規模量產等難題。且設備需大量銅鐵打造蒸餾釜與管道,目前國內銅產量有限……”】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朱由檢扯開龍袍領口,露出脖頸處的青筋,“即刻成立‘清源監’,選址南京秦淮河畔。內帑撥銀五十萬兩,所需工匠、銅鐵,各地不得截留!若有延誤,立斬不赦!”】
【清源監內,蒸騰的熱氣與刺鼻的污水味交織。老銅匠陳阿貴蹲在污水池邊,用錘子敲打著手中的銅管,發出“當當”聲響:“用蒸汽煮水?這不是白費柴火嗎?燒這么多水,得耗多少煤炭?老夫打了一輩子銅器,沒聽過這么荒唐的事!”】
【年輕的學徒陸明漲紅著臉,指著圖紙反駁:“師傅,蒸汽可以循環利用!您看這冷凝管,能把蒸汽變回水,再加熱就能繼續用。這樣不僅省煤,還能持續凈水!”】
【傳教士湯若望擦拭著眼鏡,神情嚴肅:“關鍵在于精確控制蒸餾溫度,過高則礦物質流失,過低則無法殺滅病菌。且大規模凈水時,如何保證管道不堵塞、蒸餾釜不腐蝕?這些問題若不解決,一切都是空談。”】
【首次試驗在暴雨中進行。簡易的濟世釜發出刺耳的轟鳴,污水注入蒸餾釜后,蒸汽管道卻突然爆裂,滾燙的污水四濺。一名工匠躲避不及,小腿被燙起大片水泡,慘叫聲在監內回蕩。】
【“為何會爆裂?”朱由檢臉色慘白,盯著滿地狼藉,靴底碾過碎裂的陶片。】
【宋應星渾身濕透,舉起變形的銅管:“陛下,管道材質不耐高溫,連接處密封不嚴。且蒸汽閥門無法精準調節,導致壓力失控。我們低估了蒸汽的沖擊力。”】
【“限你們七日之內改進!”朱由檢轉身時,袍角掃落案上的玻璃器皿,“再失敗,你們就去喝這污水!”】
【朝堂之上,彈劾聲浪洶涌。御史大夫鄭三俊舉著工匠受傷的狀紙,言辭激烈:“陛下!此器耗資巨大,卻傷民害命,分明是勞民傷財!蘇州百姓尚未得救,工匠又添新傷,懇請立即關停清源監!”】
【“關停?”朱由檢舉起蘇州百姓聯名的血書,冷笑一聲,“等百姓都病死了,你們就滿意了?清源監繼續,再有阻撓者,滿門抄斬!朕倒要看看,是你們的迂腐之言厲害,還是百姓的性命重要!”】
【研發陷入絕境時,陸明在修補漏壺時突發靈感。他舉著陶制漏壺沖進監內,衣擺還沾著泥漿:“陛下!我們可以像漏壺那樣,分層過濾污水!先讓污水通過竹炭、砂石沉淀泥沙,再送入蒸餾釜殺菌!”】
【湯若望眼睛一亮,立即鋪開羊皮紙計算:“若配合螺旋冷凝管,可大幅提升冷凝效率。但需要找到耐高溫、耐腐蝕的密封材料……”】
【經過二十三次改進,真正的濟世釜終于成型。三丈高的青銅蒸餾釜如巨獸盤踞,蒸汽管道蜿蜒如龍,冷凝裝置吞吐著白霧。當渾濁的污水注入釜內,片刻后,清澈的水流從管道潺潺流出。圍觀的百姓先是屏息凝神,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活神仙顯靈了!”】
【消息傳回京城,滿朝震驚。早朝時,奉天殿的氣氛與往日截然不同。戶部尚書畢自嚴捧著太醫院的檢測報告,激動得聲音發顫:“陛下!經太醫院驗證,濟世釜凈化后的水質清澈,無異味,無病菌。若全國推廣,每年可減少瘟疫死傷十數萬人!且節省的藥材開支,每年可達百萬兩白銀!”】
【但禮部尚書李騰芳卻痛心疾首,涕淚橫流地跪伏在地:“陛下!《孝經》有云‘食飲必慎’,如今改變水之本性,恐遭天譴!祖宗千年飲用河水井水,從未有此等‘妖法’。長此以往,天地綱常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