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放下手中的蛐蛐罐,指著圖紙對楊士奇說:“楊愛卿,朕的蛐蛐要是喝這凈水,說不定能多斗幾年!快命人在御花園先造一座。”
楊士奇扶著老花鏡,憂慮道:“陛下,銅料多用于鑄錢,大量造釜恐影響幣值。臣建議先用陶土燒制,試驗成功再換銅器。”
于謙捧著百姓聯名的求水信,拱手道:“若在宣府安置濟世釜,邊關將士和百姓便不必冒險飲用渾水,懇請陛下優先調撥!”
楊溥撥弄著算盤,愁眉苦臉:“造百座釜需銀十萬兩,陛下,要不向富商募捐?就說是‘功德水釜’。”
嘉靖位面
朱厚熜把玩著玉扳指,對嚴嵩說:“嚴卿,讓龍虎山道士算算,這濟世釜能否用來煉‘天水仙丹’?若能,便全力支持。”
嚴嵩躬身賠笑:“陛下圣明。不過民間傳言釜中藏有邪祟,需多辦幾場法事,宣揚此乃‘圣水神器’。”
戚繼光在薊州來信中寫道:“末將建議將濟世釜改造成移動式水車,戰時既能凈水,又能灌溉屯田!”
胡宗憲盯著海防圖,皺眉道:“東南沿海咸潮倒灌,若有此釜,軍民便不懼飲水之困,實乃海防利器。”
隆慶位面
朱載坖敲著造價表,問張居正:“張先生,這凈水釜花費巨大,如何既能利民又不耗國庫?”
張居正展開《清源新政》,沉穩道:“陛下,可推行‘水權制’,允許民間出資建廠,官府收取凈水稅;同時開辦工坊,培訓匠人,將技術傳于天下。”
高拱拍案而起:“哪個言官敢說‘改水違祖’,就讓他天天喝臭水!百姓的命比祖宗規矩重要!”
王崇古從邊關快馬送來奏疏:“若用濟世釜凈化黃河水,河套地區的屯田就能擴萬畝,糧食自給指日可待!”
成化位面
朱見深握著蘇州知府加急奏疏,反復摩挲紙上“每日死者以千計”幾字,抬頭對身旁的汪直道:“西廠即刻派人去查,若有官員借凈水謀私,一律嚴懲。”他轉而看向商輅,“先生覺得這濟世釜,真能救百姓于水火?”
商輅扶著象牙笏板,躬身道:“陛下,《農政全書》亦言‘水為民生之本’,若能成,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但需謹防銅鐵商人借機哄抬物價。”
汪直轉動腰間繡春刀,冷笑道:“敢阻攔的,西廠定叫他知道厲害!先在應天府設十座凈水釜,讓百姓瞧瞧陛下的恩德。”
萬安捻著胡須附和:“陛下圣明!可讓畫師將凈水過程繪成圖冊,宣揚陛下愛民如子,也能消弭民間疑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