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深夜,凜冽的寒風如刀子般刮過紫禁城的紅墻黃瓦。養心殿內,燭火在穿堂風中搖曳不定,將朱由檢的身影投射在墻上,忽明忽暗。案頭堆積如山的文書仿佛永遠也處理不完,邊疆急報、漕運受阻、賊寇侵擾的消息,讓這位年輕的皇帝眉頭緊鎖,神色凝重。】
【他緊攥著一份來自遼東的軍報,上面赫然寫著:因軍報傳遞遲緩,貽誤戰機,三千將士白白犧牲。朱批的字跡已經被憤怒的指痕揉得模糊不清。\"難道我大明,真的要困死在這人力物力的局限之中?\"他猛地起身,將《邸報》狠狠摔在地上,聲音中充滿了不甘與無奈。】
【窗外,幾道閃電劃破漆黑的夜空,照亮了他疲憊而焦慮的面容。突然,他想起了徐光啟曾提及的西洋奇物——\"電\"。據說此物能瞬間傳訊,能生光發熱,猶如上天的雷霆之力。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或許,這就是拯救大明的關鍵。】
【次日早朝,奉天殿內莊嚴肅穆,三十六根蟠龍柱矗立,仿佛在訴說著王朝的威嚴。群臣身著蟒袍,整齊排列,等待著皇帝的旨意。】朱由檢緩步走上龍椅,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神色各異的大臣,沉聲道:\"朕問你們,為何軍報傳遞需月余?為何救災物資遲遲難以抵達?為何沿海防線屢屢被破?\"
【內閣首輔周延儒急忙出列,蟒袍微微顫動,叩首道:\"陛下息怒,皆因路途遙遠、天氣阻隔,人力難及啊……\"】
【\"夠了!\"朱由檢猛地拍案,震得案上的玉璽微微晃動,\"朕聽聞西洋有'電'之一物,能瞬間傳訊,能生光發熱。工部,能否為朕將這'電'化為可用之力?\"】
【工部尚書徐光啟捧著一疊泛黃的西洋典籍,額角沁出細密的汗珠,既興奮又忐忑:\"陛下圣明!《遠西奇器圖說》中確有記載,若能掌握電力,可革新軍政民生。但此乃聞所未聞之領域,需攻克電力生成、儲存、傳輸等重重難關,更要尋找合適的導電材料。且……\"他偷瞄了眼禮部官員,聲音壓低,\"此等違背常理之物,恐遭守舊派非議,被斥為'妖術'。\"】
【\"非議?\"朱由檢冷笑一聲,\"等賊寇的炮火轟開城門,等百姓餓死街頭,那些非議還有何用?即刻成立'積電監',朕撥內帑五百萬兩!不論道士、僧人、匠人還是商賈,只要能助朕掌握電力,官升三級,賞黃金百兩!\"】
【旨意一出,朝堂瞬間炸開了鍋。守舊派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面露驚恐之色。禮部尚書鄭以偉更是急得面紅耳赤,上前一步,大聲疾呼:\"陛下!此舉萬萬不可!電乃上天之怒,非人可掌控。《易經》有云'雷電,噬嗑',如今妄圖馭電,必遭天譴!\"】
【朱由檢眼神一凜,厲聲道:\"鄭愛卿,若按你所言,我大明就只能坐以待斃?百姓就該受苦受難?\"】
【鄭以偉還要爭辯,卻被朱由檢揮手打斷:\"無需多言!此事已定,再有阻攔者,嚴懲不貸!\"】
【積電監成立后,一座占地廣闊的工坊在京城郊外拔地而起。工坊內,氣氛緊張而混亂。】銅匠趙大錘將鐵錘重重砸在鐵砧上,火星四濺,粗著嗓子喊道:\"讓鐵疙瘩生電?這比讓老母豬上樹還荒唐!我打了四十年銅器,就沒聽過這種瘋話!\"
【年輕的書生李文遠卻捧著《幾何原本》,眼睛發亮:\"趙師傅,您看這書中說,磁能生電!只要讓導線在磁場中運動……\"】
【\"運動?說得輕巧!\"趙大錘啐了一口,\"你這書生懂什么?這鐵疙瘩哪有那么容易聽話!\"】
【傳教士湯若望推了推圓框眼鏡,神色凝重:\"理論可行,但實際困難重重。我們需要大量高純度的銅制作導線,可目前的冶煉技術無法滿足需求。而且,如何將電力轉化為動力,如何讓它穩定傳輸,都是巨大的挑戰。\"】
【在一片質疑聲中,首次試驗在積電監的空地上展開。簡陋的發電機由水車驅動,發出刺耳的\"吱呀\"聲。導線連接著一盞用玻璃和鎢絲制成的\"燈\"。當機器運轉起來,眾人屏息凝視。然而,\"燈\"只是閃了幾下,便徹底熄滅,現場陷入一片死寂。】
【\"為何會失敗?\"朱由檢黑著臉撥開人群,龍袍下擺沾滿泥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