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撲通跪地,聲音顫抖:\"陛下,導線電阻過大,電力損耗嚴重。而且,發電機的動力不足,無法持續供電。\"】
【\"十日之內,必須改進!\"朱由檢一腳踢翻工具箱,零件散落一地,\"再失敗,你們都去給朕當人肉導線!\"】
【在皇帝的重壓下,工坊內的眾人日夜趕工。李文遠翻閱了無數典籍,四處走訪民間匠人,試圖找到解決辦法。一日,他在街頭偶遇變戲法的藝人。藝人用銅鏡反射陽光,照得眾人睜不開眼。他突然靈光乍現,一路狂奔回積電監:\"我們可以用銀來代替部分銅!銀的導電性能更好!\"】
【湯若望卻搖頭嘆息:\"銀太過昂貴,難以大量使用。不過……或許可以在關鍵部位使用。\"】
【與此同時,趙大錘帶著徒弟們日夜改良發電機結構。他們用牛皮和橡膠制作絕緣層,用精鋼打造齒輪。然而,第二次試驗時,雖然\"燈\"亮起且持續發光,但連接\"燈\"的導線突然起火,濃煙滾滾。現場頓時一片混亂,眾人手忙腳亂地將火撲滅。】
【消息傳回朝堂,守舊派大臣們群情激憤。鄭以偉帶著數十位官員跪在午門外,高呼:\"陛下!這是上天警示,不可再逆天而行!\"】
【戶部尚書也上奏道:\"陛下,積電監已耗費百萬兩白銀,卻毫無成效。長此以往,國庫空虛,百姓賦稅加重,恐生民變啊!\"】
【朱由檢卻不為所動,反而下旨:\"工部立即研制'電傳器',朕要親眼看到消息瞬間傳遞!\"】
【面對巨大的壓力,積電監的眾人沒有放棄。他們不斷改進,從冶煉技術到導線材質,從發電機結構到絕緣材料,每一個細節都反復推敲。終于,在經過無數次嘗試與失敗后,他們改良了發電機,用瓷瓶和瀝青制作出絕緣導線,還初步制成了電傳器。】
【在第三次試驗中,電傳器成功將\"平安\"二字從積電監傳到了十里外的驛站。當消息傳來,工坊內爆發出一陣歡呼,許多人激動得熱淚盈眶。】
【早朝時,徐光啟手持電傳器的抄本,聲音因激動而顫抖:\"陛下!有了這電傳器,軍情傳遞可從月余縮短至瞬間!而且,我們還能用電力驅動機械,抽水、織布、冶鐵皆可!\"】
【朱由檢霍然起身,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好!即刻在九邊重鎮、江南水患之地鋪設電傳線路。著令神機營保護工匠,誰敢阻攔,格殺勿論!\"】
【數月后,電傳器在邊關投入使用,前線軍情瞬息傳至京城。明軍根據實時情報調整部署,一舉擊潰了蒙古的突襲。捷報傳來,朝堂上一片歡騰,那些曾經反對的大臣們也紛紛閉上了嘴,眼中滿是震驚與難以置信。】
【在江南,電力驅動的抽水機日夜運轉,迅速排干了積水。百姓們看著亮起的電燈,紛紛跪地叩拜,稱其為\"神燈\"。一位老婦人拉著李文遠的手,老淚縱橫:\"多虧了你們,我們家的房子才保住了,孫子也不用挨餓了!\"】
【更令人驚喜的是,民間受此啟發,各種電力發明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蘇州的機戶發明了電力織機,效率提升十倍,絲綢產量大增,遠銷海外;景德鎮的窯工研制出電力制陶輪,燒制出前所未有的精美瓷器,引得萬國來朝;商人利用電力開設\"電光茶館電音戲院\",吸引無數人圍觀,城市的夜晚變得熱鬧非凡。】
【曾經堅決反對的鄭以偉,站在安裝著電傳器的禮部衙門,看著瞬間傳來的各地奏章,感慨萬千:\"老夫讀了一輩子圣賢書,卻不及這小小'電'字,能讓天下如此通達……\"】
【而此時的朱由檢,站在紫禁城之巔,俯瞰著京城中亮起的點點燈光,心中滿是自豪。這場對電力的探索,不僅解決了軍政難題,更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電流所到之處,商賈繁榮,民生安樂,大明王朝在\"電\"的助力下,正向著前所未有的高度邁進。曾經的質疑與反對,如今都化作了推動時代進步的動力,而朱由檢也將以\"電\"為筆,在歷史的畫卷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