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攤開地圖說:“陛下,得學宋朝修‘榆柳塞’,讓士兵邊屯田邊種樹。”常遇春撓著頭插話:“要不把元朝的俘虜拉去治沙?他們在大漠里混過!”
朱元璋一拍桌子:“都去辦!再讓鐵匠打些鐵鏟子,別用木頭的,幾下就挖斷了!”李善長推了推算盤:“陛下,種樹種草要種子,得從百姓手里收,給點糧食換。”朱元璋瞪他一眼:“只要能擋住沙子,要多少糧食都行!”
永樂位面
朱棣看著天幕里枯死的胡楊苗,手指敲著龍椅扶手:“鄭和!下次出海帶點耐旱的樹種回來,還有懂治沙的人!”鄭和連忙應下:“臣遵命!順便把阿拉伯人固沙的法子也學回來。”
解縉湊過來說:“陛下,咱把治沙辦法寫成書,就叫《永樂治沙典》!”姚廣孝卻皺眉:“治沙得看風水,不能亂挖亂種,壞了龍脈。”朱棣想了想:“讓欽天監跟著治沙隊,選好日子再開工!”
夏原吉推了推算盤:“陛下,治沙費錢,不如讓商人出錢,給他們免稅權?”朱棣眼睛一亮:“傳旨!誰出錢治沙,就封誰做‘沙邊侯’!”
宣德位面
朱瞻基用袖子擋住撲面而來的虛擬沙塵,氣得把蛐蛐罐踢翻:“楊愛卿!百年后的人連沙土都治不住,像什么話?”楊士奇擦著汗說:“陛下息怒,先在邊境設幾個試驗點?”
于謙大聲說:“讓士兵挖水渠,把黃河水引過來!”楊溥發愁:“可黃河水太渾,會把沙地越灌越糟。”
朱瞻基撓頭:“發動百姓!誰有治沙好辦法,賞百只極品蛐蛐!”小太監小聲說:“陛下,御花園的仙人掌長得好,能不能種到沙地?”朱瞻基眼睛一亮:“快去挖幾棵試試!”
嘉靖位面
朱厚熜看完天幕,轉頭問嚴嵩:“嚴卿,龍虎山的道士能不能鎮住風沙?”嚴嵩馬上說:“陛下圣明!臣請天師設壇,念咒讓風沙退去!”
戚繼光皺眉:“末將覺得還是得修城墻,用磚石砌得厚厚的。”胡宗憲補充:“沿海防風用紅樹林,沙漠里說不定也能找到類似的植物。”
鄭以偉急得直跺腳:“用洋人法子、道士做法,成何體統!祖宗沒這么干過!”朱厚熜一甩袖子:“都試試!哪個有用就用哪個!”
隆慶位面
朱載坖看完天幕,拉著張居正說:“張先生,咱得趕緊學!怎么才能又省錢又管用?”張居正展開圖紙:“陛下,設個‘治沙衙門’,專門管這事。再讓百姓承包沙地,治好的地歸他們種。”
高拱一拍桌子:“誰敢破壞治沙工程,就罰他去沙地里種十年樹!”王崇古笑道:“俺答汗那邊治沙缺人手,要是合作,還能換牛羊!”
禮部尚書猶豫著說:“陛下,有些治沙法子太古怪……”朱載坖擺手:“只要能擋住沙子,百姓有飯吃,大膽去干!再辦個‘治沙大賽’,誰有好點子就重賞!”
萬歷位面
朱翊鈞翻著各地沙災奏折,將蓋滿沙塵的奏本甩向申時行:“二十年不上朝,這沙子都快埋到紫禁城了?內閣養著你們,連堆沙土都治不了?”申時行抖著《農政全書》擦汗:“陛下,古有‘開渠引水’之法,只是西北連年大旱……”
張居正在世時提拔的工部主事突然出列:“臣在山西見百姓用廢棄煤渣鋪路,沙土不易飛揚。若將煤渣拌入黏土制磚固沙,成本極低!”李贄在書院聽聞此事,撰文稱“治沙之道,當因時而變”,引得學子們紛紛繪制固沙新圖紙。
在薊鎮,戚繼光正為沙暴影響軍情苦惱。他命工匠仿照城墻馬面結構,在沙漠邊緣筑起“品字形阻沙墩”,墩間以繩索串聯草簾,風沙來時層層緩沖。“這法子雖笨,卻比空談天道管用。”他在給皇帝的密折中寫道。
當民間出現“流沙鐘”預警裝置——竹筒內裝細沙,沙流速度異常時便觸發鈴鐺——朝堂卻吵作一團。保守派御史彈劾:“以機巧惑眾,必亂人心!”但首輔申時行指著邊疆捷報反駁:“自設流沙鐘,百姓提前避災,死傷減少七成!”朱翊鈞最終御批:“有用者留,無用者廢,勿做書生空談。”這場爭論后,連后宮嬪妃都開始用治沙節省的經費,資助民間發明治沙新器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