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下午一點半,飯局才結束。
楊鳴陪著王海把客人送到酒樓門口,目送他們的車子消失在街角,這才回到包廂,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
王海倒了杯普洱,細細品味著:“感覺怎么樣?”
“太累了。”楊鳴揉了揉僵硬的臉頰,“王哥,我現在是真佩服你。”
王海放下茶杯,笑著說:“這些人還算好的。要是遇到那些真正的大人物,那才叫累。坐椅子只能坐半個,腰板得挺得筆直。人家一個眼神,一句話,你都得反復琢磨是什么意思。”
“我可受不了。”楊鳴連連擺手,“以后這種事你別叫我了。”
“那不行。”王海眼里帶著笑意,“我還指望你接我的班呢。”
“這班我是真接不了,你還是饒了我吧。”
王海笑而不語。
他看中楊鳴,除了張志強的重視外,更重要的是他不像個混社會的。
這種人去見官面上的人,反而更容易讓對方放松。
接下來幾天,只要王海約人吃飯,必定會帶上楊鳴。
雖然楊鳴嘴上說著嫌累,但心里卻在仔細揣摩這些結交之道。
他明白,要想在這個圈子里走得更遠,這些事情總是要學的。
一個星期后,南悅酒店包廂內,水晶吊燈的暖光灑在紅木圓桌上,映出幾張或嚴肅或溫和的面孔。
開發區袁主任坐在主位,他左手邊是國土局的處長,右手邊是規劃局的科長。
這幾位可都是實權人物,平時見都難見。
王海坐在下首,看著楊鳴的表現,眼中閃過一絲贊許。
“袁主任,您說得對。”楊鳴端起茶杯,不卑不亢地說道,“但開發區這幾年的發展,離不開您的遠見。這次機場擴建,更是您力排眾議促成的。”
袁主任抿了口茶,目光中帶著幾分欣賞:“小楊這話說得中聽,不過項目能不能落地,還得看實力。”
“規劃這塊確實有難度。”規劃局的科長皺眉道,“你們公司以前沒做過這么大的工程吧?”
楊鳴不慌不忙,從手提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這是我們請省建筑設計院做的初步方案。”
他的目光在幾位領導臉上輕輕掃過:“我們雖然沒做過大工程,但絕不會冒進。該請的專家一個不少,該做的調研一步不落。”
國土局處長接過文件翻看,微微點頭:“小楊做事倒是穩妥。”
楊鳴給幾位領導續上茶,動作自然得體:“我們翰海在納市這些年,一直本著腳踏實地的態度。這次項目,就是想為家鄉做點貢獻。”
袁主任呵呵一笑:“小楊,你這話說到我心坎里去了。我在開發區干了這么多年,最怕就是那些拍腦袋做決定的。”
飯桌上的氣氛漸漸輕松起來。
楊鳴適時地把話題引到了幾位領導的興趣愛好上。
得知袁主任喜歡收藏紫砂壺,立刻談起了宜興窯的歷史。
聊到規劃局科長愛打乒乓球,又說起自己認識的一位職業教練。
王海在一旁看著,暗暗點頭。
一個星期前還手忙腳亂的楊鳴,現在已經能把控全場了。
懂得在恰當的時候展現誠意,又能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個人魅力。
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展現能力的同時,又不會讓人覺得太過鋒芒畢露。
酒過三巡,幾位領導臉上都帶著紅光。
袁主任拍著楊鳴的肩膀:“小楊,改天到我家來坐坐。我那收藏的紫砂壺,還沒人能聊得這么透徹。”
“那敢情好,”楊鳴笑道,“我正想向袁主任多請教。”
送走幾位領導,王海笑著說:“學得挺快啊。”
“其實也沒什么,他們雖然是領導,但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好和牽掛。投其所好,以誠相待,自然就能打開局面。”
王海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看來強哥沒看錯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