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不是說他們記憶力不好,而是他們之前并沒有足夠的權限去獲取更多信息。
若是讓他們自行尋找,最多只能在檢索系統上定位到一個大致區域,然后一份一份地翻找。
那些文件夾可不是簡單的抽取式,而是采用了傳統的白線穿孔打結方式。
每翻看一份,都要小心翼翼地還原,以免弄亂。
這樣一來,必然耗費大量時間。即便他們人多勢眾,一人處理一些,也至少要忙到明天才能完成。更何況,有的文件夾里報告內容繁多,即便是簡單瀏覽也需要不少時間。
然而,當他們如此輕易地拿到公開密鑰時,反而有些不敢相信了。
有人提出了心中的疑惑:“這個公開密鑰真的是對的嗎會不會是其他系統的放在內網里能用嗎”
“是啊,萬一要是錯了,那可就白忙活了。這可是幾年前的檔案啊,難道他們現在還在用這個密鑰”另一個人也附和道。
“不,恰恰是因為它是幾年前的,時間才對得上。如果是今年或去年的檔案,那才不對勁呢。這個內網又不是這兩年才構建的!”王所長解釋道。
“這樣說的話,那個人提出的有關環的理念也是幾年前的,剛好這種加密方式也在他的研究范圍內。從時間上來看,確實沒有什么可質疑的。”有人分析道。
“沒錯,因為是幾年前的檔案,反而更讓人相信它的真實性……”眾人經過一番討論后,漸漸覺得這個公開密鑰是可信的。
除此之外,他們也別無他法去獲取這個公開密鑰。在沒有嘗試過之前,他們只能選擇相信。至少在目前看來,并沒有直接否定它的理由。
王所長也是這么想的,他進一步解釋道:“雖然那份檔案不是直接關于密鑰的任務,但其中涉及到的破譯要求與霓虹國的官方通訊有關。這個密鑰很可能是當時破譯過程中用到的。”
“好吧,就算它是真的,我們現在更應該關注的是個人密鑰的問題。那玩意兒到底是什么呢”所長適時地將話題引回了個人密鑰這個更加棘手的問題上。
“一般來說,密鑰定期變化的話,周期是多久是一個月還是一年”有人問道。
“我們國家是三個月一變,有些國家可能幾年都不變。但綜合來看,一般至少半年內會變一次。”另一個人回答道。
“像霓虹國這種通訊技術發達的,變化應該會更快吧估計最多三個月換一次……”又有人猜測道。
“可是,如果完全是機械生成的話,這個方法感覺也不是很靠譜啊。萬一有人專門研究出對應的破譯機器怎么辦”有人提出了擔憂。
“確實,機器加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復雜。某種程度上來說,人為加密才是難以猜測的。個人完全可以根據心情或者隨處接觸到的信息,聯想到一種新的字符串。”所長點頭表示贊同。
“是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機械加密的不斷發展,破譯機器也在不斷進步,甚至有可能更勝一籌。”有人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