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盡力不寫沒意義的橋段,小江剛來滬上,吃飯的時候,有個歌女突然走進來賣唱。
必須得先寫這段,表明這種行為在滬上很常見,大家并不覺得奇怪,小江看到了,所以才會想到用這種方法,派西風去廣和樓刺殺,樓靜遠才會放松警惕。
這行當也不是我杜撰的。
參考郁慕俠在《滬上鱗爪》的介紹:
“(歌女)到達酒菜館房間時,瞧見客座有人在內聚飲或談話,她即搴簾而入,不招自至,手持一白布折子,滿列平劇劇名,嬲人點戲,每出二角。客倘不允,她必再三歪纏,必堅拒之才悻悻而去。”
不知道為啥,我一看見這個,就想到用這招刺殺了。
小江點的戲,也不是隨便點的,《平貴別窯》,仔細想想,其實就是他自己的處境。
相比于第三卷的《挑滑車》,“殺他個干干凈凈”,小江這次行動的結局,也早已提前暗示過了。
在新舞臺綁架時,黃麻皮曾問戲班子,準備唱什么戲。
班主說是《伐東吳》。
細想,伐東吳是啥,就是劉備出師替二弟報仇,結局如何,大家自然耳熟能詳。
所以,這不算什么雷聲大雨點小,伐東吳過后,孫劉還是得修好,小江自然也得跟三大亨握手。
其實,這些小彩蛋也沒啥大用,不必深究,我只是覺得,即便讀者不深究,這些小彩蛋,也會在潛意識里不斷加強某種預感。
這時候,就會有人說:咱看網文,就圖個爽快,誰想在這找憋屈,傻逼作者,文青病,溜了溜了。
提前聲明,商業寫作,沒那么清高。
說來說去,還是那個老問題,這是土著主角,從一開始就是這么簽約的,我就只能按照通俗小說那么寫。
如果主角有掛,我還整這么一出,那您可以說我犯病,但他沒掛,沒掛就需要考慮很多邏輯性。
比如,滬上篇最主要的作用,除了關乎某個角色的結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讓小江對自己的處境,有個更深刻的認識,并以此做出改變。
改變需要理由,必須是吃過大虧,以后才能長記性。
其次就是關于這本書的整體基調,從一開篇,它就是偏晦暗、冷酷的調性,能看到這里的讀者,大概是能接受這種基調的,所以這劇情應該不算特別突兀。
而且,我已經事先聲明過了,本書不會改變真實人物命運。
有讀者說,你寫的是架空歷史、平行世界,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吧!
想簡單了,如果僅憑“架空歷史”、“平行世界”這幾個字,就可以規避風險的話,那起點所有民國文都應該解禁,甚至根本不該被封。
小征缺米,一年多的心血,生計問題,不冒險了。
到現在,還有很多新讀者說:土著,不能隨意寫,那還有什么可寫的?
這一棒子把所有演義小說都拍死了。
只能說大家興趣不同,我一直覺得,想要體驗改變歷史的快感,與其看網文,不如玩兒兩把文明6。
陳立憲到底是不是叛徒,我也不知道,故意模糊處理,是因為不想又走回抓內鬼的老套路,沒意思。
但斧頭幫落在陳立憲手里,這沒啥問題,因為歷史上的王老九,原本也不是時時刻刻都管著斧頭幫。
“鬧天宮”這個角色寫不過來了,筆墨有限。
他的設定是佛山人,所以他原本應該要跟滄州虎逼干一架的,南北武林,碰一碰。
但要再寫下去,真就喧賓奪主,沒完沒了了。
有個叫“海客”的看官,在“富貴亂中求”那章評論過:提前交代下杜的選擇,以免高潮時,筆墨照顧不周。
他懂我,我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