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每一件鐵器都需要經過三道嚴密的核驗程序,以確保其質量和用途的準確性。
首先,每一件鐵器上都必須有匠籍烙印。這個烙印清晰地標明了打造這件鐵器的工匠姓名,這不僅是對工匠技藝的一種認可,也是對鐵器質量的一種保證。
只有經過嚴格訓練和考核的工匠,才有資格在鐵器上留下自己的烙印。
接下來,每一件鐵器還需要蓋上官印火漆。這種火漆有著特殊的顏色區分,紅色漆封表示該鐵器為農具,而藍色漆封則表示其為廚具。
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可以一眼就分辨出鐵器的用途,避免了使用上的混淆。
最后,每一件鐵器上還會刻有蠻文刻款。這些刻款使用了各族文字,標注著“宜耕”“宜獵”等字樣,明確了鐵器的具體用途。
這樣一來,無論是哪個民族的人,都能清楚地了解到這件鐵器的適用范圍,從而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通過這三重核驗,“管控鐵器區”的鐵器得到了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用途規范,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蠻幣流通體系是一個獨特的貨幣系統,它由三種不同幣值的貨幣組成。
其中,大幣的幣值相當于一百文,上面鑄有虎紋圖案;中幣的幣值相當于十文,鑄有藥草紋圖案;而小幣的幣值則相當于一文,鑄有江河紋圖案。
為了方便蠻民進行貨幣兌換,專門設立了“兌幣所”。
在兌幣所里,蠻民可以用碎銀按照“九八折”的匯率進行兌換。這意味著,蠻民在兌換時可以享受到額外的2%補貼,而這部分補貼將被充作學堂的經費,用于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
3.特色交易日制度
在每個月的初五這一天,被稱為“藥市日”。
這一天,漢族的醫生會在集市上設攤坐診,為前來求醫的人們提供醫療服務。
而對于那些沒有足夠金錢支付診金的蠻民來說,他們可以用自己采集或種植的藥材來抵付診金。
這樣的安排既方便了蠻民獲得醫療救治,也促進了藥材的交易和流通。
到了每月的十五,便是“匠作日”。這一天,漢族和蠻族的工匠們會聯合起來,在集市上展示他們精湛的鐵器打造技藝。
他們會現場演示如何將鐵塊鍛造成各種實用的工具和武器,讓人們親眼目睹鐵器制作的全過程。
這種交流和展示不僅增進了漢蠻兩族工匠之間的技藝交流,也為購買鐵器的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而每月的廿五,則是備受矚目的“姻緣市”。在這一天,未婚的男女們可以借著集市交易的機會相互相看。
如果雙方都對彼此有好感,那么他們就可以達成婚姻交易。一旦交易成功,集市的組織者會贈送他們一份特別的禮物——“合婚鹽”。
這份禮物象征著新人的婚姻如同鹽一般,雖然平凡卻不可或缺,寓意著他們的婚姻生活能夠長久美滿。
二、驛道工程協同建設方案
1.工程組織架構方面,他們將設立一種名為“三三制”的修路隊。這種修路隊的構成非常獨特,每隊由30人組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