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群山之中,最后一支負隅頑抗的蠻部終于放下了武器,選擇歸順朝廷。
這個重要的時刻,一場盛大的歸順儀式正在舉行。
年輕的蠻部首領站在人群中央,他的目光緊盯著前方,那里擺放著一枚象征著朝廷權威的“撫蠻印”。
這枚印紐上纏繞著鮮艷的紅綢,而這紅綢的顏色,正是用當年盟誓火塘的灰燼染就而成。
當首領緩緩地伸出雙手,接過這枚“撫蠻印”時,全場一片肅穆。
山風吹過,帶來了一絲淡淡的草木香氣,也似乎帶來了當年蕭謹騰在服蠻灘上的誓言回聲:“漢蠻共土,日月同天。”
這句誓言,仿佛穿越了時空,回蕩在每一個人的耳邊。
它見證了漢蠻之間的和解與融合,也預示著這片土地將迎來新的繁榮與發展。
后世的史家們對大周天啟年間西南之治給予了高度評價。
他們認為,這一時期的治理策略開創了華夏邊疆經略的新篇章,其關鍵在于“刀犁盟誓,春風化雨”這八個字。
刀,代表著武力與威懾;犁,則象征著農耕與生產。通過武力的展示和盟誓的約束,朝廷成功地收服了蠻部,實現了邊疆的穩定。
而春風化雨般的政策,則讓蠻部逐漸融入了華夏文明的大家庭,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
天啟十三年,春深時節,大地回春,萬物復蘇。
在瀾滄江畔的官道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只為送別心中敬仰的人。
這條官道平日里雖然也有行人往來,但從未像今天這般擁擠不堪。
道路兩旁,各族百姓們早已站滿了,他們有的手捧鮮花,五顏六色的花朵在陽光下綻放出絢爛的色彩。
有的高舉彩旗,鮮艷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還有的人吹奏著各種樂器,悠揚的樂聲在空中回蕩,仿佛在訴說著離別的哀愁。
人群中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大家互相交談著,談論著對這位即將遠行之人的祝福和期望。
孩子們在人群中穿梭嬉戲,他們天真無邪的笑聲為這熱鬧的場面增添了幾分歡快的氛圍。
整個官道都被前來送行的人們所占據,一眼望去,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這壯觀的景象讓人感受到了人們對這位遠行之人的深厚情誼和崇高敬意。
晨曦初露,薄霧未散,給這片土地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順寧城外十里長亭處,彩旗飄揚,迎風招展,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這座城市的繁榮與活力。
鼓樂喧天,鑼鼓齊鳴,歡快的節奏讓人心情愉悅,仿佛整個世界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清晨的陽光灑在官道上,照亮了道路兩旁的人群。
漢家老農們滿臉笑容地捧著新收的稻穗,這些稻穗飽滿而金黃,象征著豐收的喜悅。
傈粟婦人們手提藥囊,藥香四溢,她們是這片土地上的醫者,用自己的醫術守護著人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