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捋著胡須道:“你不是說他們之前懷疑你,不肯讓你參與皇后黨的謀劃么?你現在向二十一郎示好,他就能相信你么?”
蘇慶節道:“此一時彼一時,我家六娘現在有了身孕,臣就說為了自己的外孫賭一把。
另外告訴他,臣擔心蘇家受他的牽連,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才幫他爭取帝位,希望他登基后冊立我家六娘為皇后。
如此一來,臣必然能夠取信于太子,爭取到皇后黨的信任,獲悉他們的謀反計劃。”
“嗯……似乎是個好主意!”
李隆基捋著胡須思忖了片刻,頷首贊成,接著拿出來一個方案。
“你看這樣如何?朕明天早朝宣布將你改任為右監門衛大將軍,接替高力士掌管三大內的宮門。
你接著去跟李琦討價還價,表示愿意追隨他舉行兵變,讓他登基后冊立你的女兒為皇后,以此來取得他的信任。
等皇后黨對你打消了防備,你就以打開宮門,放叛軍進入興慶宮為借口,鼓動皇后黨造反。
待鄧文憲、裴元禮這些個逆賊率領叛軍進入興慶宮之后,你就關閉宮門,配合宮內埋伏的將士,里應外合,關門打狗,定然能將這些叛黨一網打盡。”
“臣是這樣認為的,鄧文憲在羽林軍盤踞多年,軍中將校都是他的嫡系死黨,若是放羽林軍進宮少不了一場惡戰。
徒增傷亡不說,還會連累城中的無辜百姓,再說興慶宮染了鮮血也不吉利。”
強攻興慶宮只是最后的計劃,如果李隆基在宮中埋伏重兵,誰輸誰贏難以預料,所以蘇慶節更希望能夠采用“請君入甕”的計劃把李隆基騙出長安城。
聽了蘇慶節的話,李隆基撫須贊成:“你說的倒是也有道理,不過除了如此行事之外,還有什么辦法能誘使武氏母子盡快謀反?”
蘇慶節假裝思考,沉吟了許久,才試探著問道:“圣人,你看這樣如何?
明早你當朝斥責為臣,把我改調為右千牛衛大將軍,然后我再去投奔武氏母子,表示愿意追隨他們造反。
過個三五天,圣人出城一趟,或者去洛陽或者去驪山腳下的華清宮都行。
由臣率領右千牛衛負責護駕,在途中假裝挾持圣人,并派人告知武后。
到時候武氏的黨羽就會跳出來逼迫圣人寫下禪位詔書,他們謀反的計劃也就大白于天下。
臣順勢把李琦、楊洄等人就地拿下,取得他們的口供,將武氏謀反之事辦成如山鐵案。
圣人再接著頒布廢后詔書,只需要派遣幾十個宦官趕往大明宮,就可以縊死妖后,不廢一兵一卒,更不用在京城內大動干戈,亦不會血濺南內!”
“好計策,好計策啊!”
李隆基聞言喜出望外,興奮的在大殿內走來走去,“就按照你說的這么辦,事成之后,朕擢升你為……為、為鎮國大將軍。”
吝嗇封賞的李隆基在沉吟了幾息之后,最終許諾了一個從二品的“鎮國大將軍”頭銜。
盡管是個沒有實權的虛職,但李隆基還是有些不舍得,只因為每年要多發幾百貫的俸祿。
蘇慶節心中暗喜,作揖謝恩:“臣不求加官進爵,只求滅了武氏一黨之后,能夠寬恕我家六娘。”
李隆基捻著胡須笑道:“這是自然、自然,朕豈能遷怒無辜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