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寬宏大量的表示既往不咎,并吩咐諸葛恭把李光弼攙扶起來。
“謝陛下寬恕,臣此去劍南,定不讓吐蕃侵占一寸土地,劍南在臣在,劍南失臣死!”
李光弼臉色凝重,毅然決然的立下誓言。
李瑛笑道:“朕相信愛卿的用兵能力,有你和李嗣業聯手,足可抵擋數十萬吐蕃大軍。”
李光弼有些猶豫的道:“李嗣業將軍追隨陛下已經,戰功赫赫,不如由他擔任主將,臣做副將如何?”
李瑛笑道:“李卿不必推辭,朕對于你們的本事了如指掌。
李嗣業長于沖鋒陷陣,短于運籌帷幄,也就是說他是個猛將,擔任主帥卻有所欠缺,打打蘇慶節這種飯桶還行,遇上狡猾兇狠的吐蕃人,很難占到便宜。
朕的詔書已經發出,李嗣業肯定會對你唯命是從,不必有其他顧慮!”
“陛下如此信任臣,李光弼定當誓死報國!”李光弼拱手領命。
李瑛又道:“不過呢,朕撥給你的這兩萬人馬基本上都是新兵,你這一路上要以戰代練,慢慢提高他們的軍事素質,切勿輕敵冒進。”
頓了一頓,解釋道:“咱們長安除了監門衛、羽林軍、金吾衛之外,實在沒有兵馬可調了,只能撥給你兩萬新兵。
朕已經派遣御史大夫裴寬前往漢中勸降田仁琬,如果他能投降,我們倒是可以獲得一支兩萬多人的劍南軍。
而且,你們去巴蜀就可以從漢中走金牛道直奔成都,就不用再繞道荊州或者涪州了。”
李光弼再次拱手:“無論走哪條路,臣一定都會將吐蕃人逐出劍南,不讓藩邦踐踏大唐每一寸土地。”
向李光弼傳達完了任務,李瑛命諸葛恭在延英殿設宴,既是為三人接風也是送行。
酒宴開始之前,李瑛又派人去翰林院把李白召來,讓他與好友李光弼敘敘舊。
得到召喚的李白欣然前來赴約,與李光弼敘舊。
“說起來是臣對不起李太白,太平關之戰打的他戒了酒,真是慚愧!”李光弼搖著頭致歉,悔不當初。
李白捋著胡子笑道:“我得感謝你改變了我的性格,讓我不再恃才傲物,同僚們都說我現在比從前好相處多了。”
李瑛笑道:“放心吧,朕已經準許李太白飲酒了,只要不酗酒大醉便無妨!”
今日的酒宴規模并不大,前來作陪的除了李白之外,另外還有兵部尚書李泌、監門衛大將軍呂奉仙、金吾衛大將軍南霽云、羽林軍大將軍雷萬春等人。
得知李光弼要帶著田神玉、岑參前往劍南與吐蕃作戰,雷萬春便嚷嚷著隨行:“陛下,你都答應臣好幾次了,讓我上前線殺敵,這次總該兌現了吧?”
“雷卿莫急,等有合適的機會朕就會派遣你出戰,不必急于一時!”
李瑛端著酒杯招呼群臣舉杯:“喝酒、喝酒,朕與諸位卿家為李光弼三人踐行,愿我大唐健兒保家衛國,驅除蠻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