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候,吐蕃人向隴右發起了進攻,李楷洛奉詔撤退,率領麾下的三萬人馬一夜之間撤離了漢中。
這讓田仁琬稍稍松了一口氣,一邊繼續募兵,一邊派出使者刺探河南、淮南,以及荊襄的情報。
斥候從各地送回的情報讓田仁琬憂心忡忡,寢食難安,對洛陽朝廷的前景心生悲觀。
河東全境已經淪陷,十幾萬長安軍正在渡河圍攻洛陽。
李嗣業率領的三萬人馬一路窮追蘇慶節不舍,連下商州、南陽、襄陽,朝著荊州窮追不舍。
這些丟失的地盤都是山南道治下,算是田仁琬這個山南防御使的防區,于是他寫信給蘇慶節,希望他堅守荊州,自己會分兵救援他。
但蘇慶節對田仁琬的書信根本就置之不理,發出去的書信猶如泥牛入海,這讓田仁琬很是憤怒,總算明白了武氏母子的朝廷為何不堪一擊!
蘇慶節不肯與自己聯手,田仁琬就不敢貿然與李嗣業開戰,一來自己兵力處在劣勢,二來漢中距離襄陽六七百里路程,萬一出兵被偷了漢中,那就得不償失。
襄陽固然重要,但漢中作為巴蜀的門戶,對于田仁琬來說更加重要,所以在襄陽與漢中之間,他只能選擇漢中。
田仁琬的幾個幕僚甚至向他建議學習劉焉,毀掉進入巴蜀的道路,割據自立。
田仁琬還算有自知之明,沒有受到幕僚的蠱惑,未敢輕舉妄動。
他內心深知此一時彼一日,劉焉父子之所以能在巴蜀盤踞二十年,那是因為中原地區群雄混戰,沒人來收拾他而已!
等中原地區分出了勝負,就算最弱的劉備也能輕松平定巴蜀,更不用說換成曹操集團或者孫權集團來討伐。
現在大唐雖然發生了內亂,但并沒有傷筋動骨,百姓對朝廷還十分擁戴,如果自己敢學劉焉割據自立,李隆基的三個兒子不管誰贏了,都能輕松碾死自己!
就在田仁琬彷徨猶豫之際,他的故友裴寬來到了南鄭城外求見。
田仁琬知道裴寬是來當說客的,但自己目前也沒有太好的出路,只能打開城門聽聽裴寬說什么。
“呵呵……裴兄,一別五載,別來無恙乎?”
田仁琬帶著手下的幕僚親自來到城門口迎接,熱情的拱手寒暄。
裴寬大笑著下馬:“愚兄在門外等了這么久,還以為要吃閉門羹了!”
施禮完畢之后,田仁琬恭請裴寬進城:“裴兄請入城,你我久別重逢,今日當開懷暢飲。”
“愚兄這趟來漢中,其他事情可以不做,但必須與仁琬痛飲一番。”
當下,兩人并騎入城,很快就抵達了田仁琬的駐節所在。
侍從奉上茶水,田仁琬吩咐幕僚去把梁州刺史、別駕、長史等人全部喊來,為裴寬接風洗塵。
“不必了,愚兄這次來漢中乃是為了私事,并非為了公事,就不要驚動地方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