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杲卿面色嚴峻的道:“以臣之見,應暫時停止招募新兵。兵在精而不在多,我們大唐目前擁兵一百二十萬,在數量上已經足夠了。”
“言之有理!”
李瑛頷首同意了顏杲卿這個建議,命令兵部暫時停止在全國各地招募新兵的工作。
在場之人除了兵部尚書李泌、侍中顏杲卿之外,還有中書令張九齡、戶部尚書裴寬、少府監劉君雅,以及兩個戶部侍郎、兩個少府少監。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設法緩解目前的錢糧問題,所以在場的戶部官員比較多。
李瑛起身踱步:“朕先想個辦法拋磚引玉,諸位愛卿看看行不行?”
眾人紛紛道:“臣等洗耳恭聽。”
李瑛道:“目前朝廷缺銅,不能大規模鑄造銅錢,因此朕認為應該制造紙幣,用以取代銅幣。”
“紙幣?”
在場眾人俱都驚訝不已,仿佛聽到了天方夜譚,圣人的腦子真是天馬行空,推行紙幣是怎么想出來的?
隨即李瑛又把自己的計劃詳細道來。
大致意思就是由戶部與少府監聯合制作一套精美的紙幣,面值分別為五文、十文、一百文、五百文等四種。
要知道,一貫錢的重量高達六斤六兩,買一匹上等良馬需要支出十貫,買主就要扛著六七十斤的麻袋去交易。
雖然這個年代金餅與銀鋌也已經在市場上流通,但由于原材料稀缺,國庫很少發行,大部分都是由地下錢莊鑄造,常常出現缺斤少兩的情況,所以市場上主要還是以銅板作為流通貨幣。
少府監劉君雅聽完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圣人這個計劃果然別出心裁,但就怕老百姓不認,無法在市場上流通。”
李瑛對此深表贊成,因為在宋朝時期發行最早的紙幣“交子”就沒有流通起來,最后逐漸被廢棄。
甚至到了明朝時期,紙幣也沒能完全取代金銀銅錢。
這個時候的老百姓都沒有多少文化,相比之下,肯定是沉甸甸的銅板拿在手里才能讓他們感到踏實。
對此,李瑛已經提前想好了對策,當下娓娓道來:“朕有以下三個辦法在全國推行紙幣。
其一,給全國官員發放的俸錢采用紙幣與銅錢相結合,一半銅錢、一半紙幣,鼓勵官員積極使用紙幣消費。
其二,要求全國的鹽商向各地官府采購食鹽的時候,必須使用紙幣購買,若使用銅錢或者金銀采購,那就增加百分之十的稅金。
其三,如果百姓使用紙幣繳納賦稅,就給其減免一成的稅金。
將這三條制度嚴格執行下去,朕相信一定能夠把紙幣逐步推廣開來。”
唐朝的造紙術已經相當發達,造紙所需要的原料遠遠低于制造銅錢,如果能夠把紙幣推廣開來,定然可以大幅緩解朝廷的財政壓力。
聽完皇帝的計劃,在場眾人不敢貿然支持,但也不敢盲目反對。
畢竟誰也不敢斷言這個計劃能夠成功,也不敢妄言就會失敗,最終的結果還是要靠現實說話。
戶部侍郎王縉出列稟奏道:“何不給全國的官兵發放紙幣,如此一來,軍餉問題豈不是迎刃而解?”</p>